首页> 中文学位 >隈研吾建筑作品中形式转译研究
【6h】

隈研吾建筑作品中形式转译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文献综述

1.4.1 有关隈研吾研究文献综述

1.4.2 有关形式转译的文献综述

1.5 论文框架

第二章 有关“转译”概念相关论述

2.1 建筑形式语言

2.1.1 “能指”与“所指”

2.1.2 层次结构

2.1.3 历时性与共时性

2.2 转译的概念

2.2.1 “语境”——影响转译的环境

2.2.2 “原型”——形式转译的媒介

2.2.3 由“语境”与“原型”进行转译

2.3 转译的两种类型

2.3.1 直译——“形”的转译

2.3.2 意译——“意”的转译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隈研吾作品中“形”的转译

3.1 “形”的再生

3.2 形态转译

3.2.1 整体形态

3.2.2 单元层叠

3.3 界面转译

3.3.1 母题重复

3.3.2 界面折叠

3.4 建构转译

3.4.1 构件重构

3.4.2 逻辑同构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隈研吾作品中“意”的转译

4.1 “意”从何来

4.2 画境转译

4.2.1 浮世绘

4.2.2 丰富的重层空间

4.2.3 “隙间”

4.3 叙事转译

4.3.1 能剧

4.3.2 由内而外的体验性

4.3.3 粒子化

4.4 意境转译

4.4.1 禅茶一味

4.4.2 “侘寂”

4.4.3 流变无常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隈研吾作品中转译的实现途径

5.1 基于材料层面转译

5.1.1 结构与材料依存

5.1.2 材料编织策略

5.2 基于场所层面转译

5.2.1 与环境连接

5.2.2 注重体验性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研究结论

6.2 对中国建筑的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隈研吾背景介绍

附录二 隈研吾作品选集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 谢

展开▼

摘要

形式是建筑创作中最为直观的表现元素。对于建筑形式的感知主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但停留于视觉层面的形式表现是肤浅。转译的介入使得形式的意义增加,使得形式生成途径丰富,建筑形式的内在与外在品质得以提升。隈研吾(Kengo Kuma)作为当代知名的日本建筑师,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对本国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对建筑所处地域进行思考,运用多样的转译操作逻辑将这种传统性与在地性固化在其作品中。而这样的形式转译操作逻辑是由这样的传统性与在地性转化为建筑具体形式的关键。因此本文将具体探讨隈研吾基于转译而来的形式操作逻辑。 论文主要针对隈研吾建筑作品中的形式转译展开研究,研究内容涵盖转译的概念、“形”与“意”的转译以及转译的实现途径三个主要部分。首先论文主要对建筑形式语言化和形式转译的相关概念进行论述,提出 “原型”和“语境”这两个进行转译的关键性因素,并将转译分为直译、意译两种方式,分别对应“形”与“意”的转译;接着从自下而上的角度对隈研吾的案例进行研究,归纳出隈研吾在形态、界面、建构不同层面的转译操作手法;然后又从自上而下的视角将隈研吾的转译手法高度概括为基于材料层面与场所层面的两种转译策略。 建筑形式的转译不是单纯的形象模仿,是一种深度抽象转化的过程,建筑建造过程决定了其受技术、材料等的约束,同时也受到社会文化、思想等整体建构的影响。隈研吾的建筑实践为我们当下研究建筑形式转译提供了一种“形神皆备”的转译模式,既在进行“形”的转译时不忘“意”的表达,同时又对材料选择与场所营造有着细致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