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最优配置目标下的公共支出结构研究
【6h】

最优配置目标下的公共支出结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南开大学学位论文电子版授权使用协议

导 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三、拟实现的创新之处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基本理论与文献述评

第一节学术界关于公共财政的争论

一、Public Finance是“财政”还是“公共财政”

二、财政公共性与阶级性的关系

三、公共财政论与国家分配论的关系

四、对公共财政的正确判断

第二节政府与公共支出存在的依据

一、公共产品与公共提供

二、外溢性的存在与政府干预

三、规模报酬递增与政府管制

四、风险、不确定性与政府调节

五、收入分配失衡与收入再分配

六、经济波动与宏观调控

第三节公共支出及其结构理论沿革与述评

一、关于公共支出理论

二、公共支出及其分类

三、关于公共支出社会经济效应的研究

四、关于公共支出结构理论

第二章公共支出结构的定性分析Ⅰ:公共投资支出

第一节公共投资支出的内涵

一、公共投资支出的界定

二、公共投资支出的性质

三、公共投资支出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公共投资支出经济效应的理论分析

一、直接效应分析

二、间接效应分析

三、IS-LM模型分析

四、公共投资经济效应的内生增长模型分析

第三节公共投资支出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

一、文献回顾

二、基本模型的构建

三、样本数据的说明

四、估计结果

第三章公共支出结构的定性分析Ⅱ:公共消费支出

第一节公共消费支出的内涵

一、公共消费支出的界定

二、公共消费支出的性质分析

第二节公共消费支出的经济效应分析

一、文献综述

二、理论分析

三、IS-LM模型分析

四、公共消费的内生增长模型分析

五、国防支出——一个特例

六、公共消费支出经济效应的实证检验

第三节公共消费支出的社会效应分析

第四章公共支出结构的定性分析Ⅲ:公共事业支出

第一节公共事业支出的内涵

一、公共事业支出的界定

二、公共事业支出的产品分析

三、公共事业支出存在的必要性分析

第二节公共事业支出与经济增长

一、文献综述

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

三、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四、人力资本、技术进步与内生经济增长

第三节公共事业支出与可持续发展

一、人力资本投资与可持续发展

二、技术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公共事业支出经济效应的实证检验

一、计量模型的构建

二、样本数据的说明

三、估计结果

四、人力资本、技术进步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

第五章公共支出结构的定性分析Ⅳ:社会保障支出

第一节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保障支出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基础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三、社会保障支出的必要性分析

四、社会保障支出的界定

五、社会保障支出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社会保障支出的经济效应分析

一、社会保障支出与劳动供给

二、社会保障支出与社会储蓄及资本形成

三、社会保障支出与公共投资和公共事业支出

四、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稳定

五、社会保障支出经济效应的实证检验

第三节社会保障支出的社会效应分析

一、社会保障支出是社会公平的调节器

二、社会保障支出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网

三、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根本保证

第六章静态条件下最优公共支出结构的确定与量化分析

第一节静态条件下最优公共支出结构的确定

第二节最优公共投资支出规模的估计

第三节公共消费支出的最优规模分析

一、行政管理支出规模的确定

二、国防支出最优规模的确定

第四节公共事业支出的最优规模估计

第五节社会保障支出最优规模分析

一、影响社会保障支出的供求因素分析

二、社会保障支出规模的国际考察

三、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最优规模的确定

第七章公共支出结构的动态调整与优化

第一节政府职能与公共支出结构

一、政府职能的涵义

二、政府职能的演变与公共支出结构调整

第二节经济发展阶段与公共支出结构

一、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

二、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

三、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

第三节公共支出规模与公共支出结构

一、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公共支出规模的提高——“瓦格纳法则”

二、财政支出总量的扩大必然引起公共支出结构的变化

第四节制度变迁与公共支出结构

一、制度变迁的含义

二、制度变迁的机理分析

三、制度变迁与公共支出结构调整

第五节国家经济政策与公共支出结构

第八章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演变与现状分析

第一节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演变的逻辑

一、传统计划体制下的财政经济制度安排与支出结构框架

二、经济市场化改革的启动与进展

三、财政公共化改革的历程与绩效

四、公共财政的建立呼唤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

第二节政府职能转变与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的历程

一、经济建设支出的演变

二、社会文教支出的调整

三、行政管理支出的变化

四、国防支出的调整

五、社会保障支出的演变

第三节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分析

一、经济建设支出总量偏高,并且内部结构很不合理

二、行政管理支出的现状分析

三、社会文教支出不尽合理

四、社会保障支出不足,社会化程度较低

第九章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方案

第一节关于政府职能的规范和公共支出范围的界定

一、规范政府职能、界定公共支出范围的原则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

三、合理界定公共支出范围

第二节关于公共投资支出的优化

一、公共投资支出要保持适度规模

二、合理界定公共投资支出范围

三、明确公共投资支出重点

四、严格清理不必要支出,规范公共投资范围

第三节关于公共消费支出的优化

一、加强行政支出管理,提高政府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二、适度增加国防支出,保障和支持社会经济建设

第四节关于公共事业支出的优化

一、教育支出

二、科学技术支出

三、医疗卫生支出

四、计划生育工作

第五节关于社会保障支出的优化

一、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二、建立社会保障预算

三、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四、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公共支出结构是公共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这是因为它关系到支出目标的实现、支出原则的贯彻以及支出的运行规律等。具体来讲,它关系到公共支出是否具有高效益,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是否有助于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等国家重大经济目标。一言以蔽之,它关系到政府经济职能的履行与实现效果。由此可见,公共支出结构状况如何、合理与否,对于一国财政经济的发展极为重要,需要从理论上去研究,从实践上不断调整和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的逐步建立与完善,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也不断得到调整与优化,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从目前来看,尚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财政支出结构僵化且不合理,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因此,需要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分析和探讨,正确认识和把握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辩证关系,据此对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做出根本性的调整与优化,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该文从公共支出的分类入手,在将公共支出科学划分为公共投资支出、公共消费支出、公共事业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四大部分的基础上,对公共支出结构进行了系统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在静态条件下准确估计了公共支出的最优量化结构,并对支出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做了动态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状况,对现行财政支出结构进行了考察与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调整与优化措施。 全文共分九章。 第一章,基本理论与文献述评。这章对论文所涉及的一些基本理论做了简要介绍,包括公共财政的涵义、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能等等。并对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述评。 第二章至第五章,公共支出结构的定性分析。该部分对公共支出结构的四大要素——公共投资支出、公共消费支出、公共事业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分别做了具体的分析,准确界定了它们的内涵,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它们的需求来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了它们的社会经济效应,并以中国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利用经典计量经济模型(新古典总量生产函数)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得出如下结论:公共投资支出和公共事业支出与经济增长明显正相关,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因此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保持应有的规模,并优先予以保证;公共消费支出与经济增长负相关,但它是政府公共部门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所以该项支出的存在是必要的,但其规模和比重要予以严格控制,以基本满足需要为宜;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也为负相关,但该项支出具有巨大的社会效应,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该项支出的规模及比重也要保持同步提高。 第六章,静态条件下最优公共支出结构的确定与量化分析。这章首先对有关条件做了假设和说明,然后以中国数据为样本,根据公共支出结构各个构成要素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利用经典计量经济模型准确估计了我国最优公共支出的量化结构:在总支出中,公共投资支出应控制在23-28%,重点用于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消费支出应控制在20%左右,其中,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各占10%;公共事业支出应控制在35-40%,其中,科技支出占7-9%,教育支出占19-22%,卫生保健支出占7-9%;社会保障支出应控制在15%左右为宜。 第七章,公共支出结构的动态调整与优化。这章全面具体地分析了经济发展中影响公共支出结构的诸种因素,包括政府职能、经济发展阶段、财政收支规模、制度变迁和国家经济政策等,并从动态角度对公共支出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做了分析和探讨。 第八章,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演变及现状分析。这章首先以制度变迁为线索,揭示了财政支出结构演变的逻辑,描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支出结构的调整历程,并对现行支出结构做了客观的分析和判断,提出了存在的矛盾与问题:一是,经济建设支出总量偏高,内部结构很不合理;二是,行政管理支出比重过高,增长速度过快;三是,社会文教支出不尽合理,比重偏低;四是,社会保障支出不足,社会化程度较低。 第九章,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方案。一是,科学规范政府职能,合理界定公共支出范围;二是,确保政府公共投资支出的适度规模,合理界定投资范围,明确投资重点;三是,切实加强行政支出的控制与管理,适度提高国防支出的比重,努力提高政府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四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度加大对教育、科技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五是,逐步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建立规范的社会保障制度。 该文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所创新: 一是对公共支出进行了新的分类。提出了自己关于公共支出的分类方法,即根据公共支出不同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将公共支出划分为四个部分:公共消费支出、公共投资支出、公共事业支出、社会保障支出。 二是对公共支出结构的社会经济效应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该文在对公共支出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从横向上系统分析了公共支出的四个组成部分——公共投资支出、公共消费支出、公共事业支出与社会保障支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明确了公共支出结构的社会经济效应,从而为公共支出结构的调整与公共支出政策的运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是对公共支出结构进行了定性、定量综合研究。该文既对公共支出结构进行了定性分析,明确了公共支出结构的社会经济效应;又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公共支出结构进行了定量研究,从而形成了较系统的公共支出结构理论体系。 四是提出了确定我国最优公共支出结构的思路和改革措施。该文通过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创新性地估计了我国各类财政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合理比重,从而确定了我国最优财政支出结构目标模式,并提出了具体的调整优化方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该文主要采用了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具体分析中,采用了归纳与演绎相结合、数理分析与逻辑推理相结合、横向与纵向比较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