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地长蝽科中国种类修订及形态、生物地理和系统发育研究(半翅目:异翅亚目:长蝽总科)
【6h】

地长蝽科中国种类修订及形态、生物地理和系统发育研究(半翅目:异翅亚目:长蝽总科)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形态学研究

1.1研究简况

1.2材料与方法

l.3研究结果与讨论

l.3.1头部

1.3.2胸部

1.3.3腹部

1.3.4雄性外生殖器

1.3.4雄性外生殖器1

1.3.4雄性外生殖器2

1.3.5摩擦发声器

2种类记述与修订

2.1研究简况

2.1.1世界研究简况

2.1.2中国研究简况

2.2分类系统

2.2.1长蝽总科(Lygaeoidea)分类系统

2.2.2地长蝽科(Rhyparochromidae)分类系统

2.2.3材料与方法

2.3中国种类记述与修订

2.3.1微小族Antillocorini Ashlock,1964

2.3.2吸血族Cleradini St(a)l 1874

2.3.3林栖族Drymini St(a)l,1872

2.3.4棘角族Gonianotini St(a)l,1872

2.3.5毛肩族Lethaeini St(a)l 1872

2.3.6多异族Megalonotini Slater,1957

2.3.7缢胸族Myodochini Blanchard,1845

2.3.8直腹族OzophoriniSweet,196

2.3.9地栖族Rhyparochromini

2.3.10卷胸族Stygnocorini Gulde,1937

附:关于全缝族Plinthisini的问题

3生物地理分析

3.1世界地长蝽科生物地理分析

3.1.1地长蝽科整体分布状况

3.1.2族级阶元的分布状况

3.2中国地长蝽科生物地理分析

3.2.1属级阶元地理分析

3.2.2种级阶元地理分析

3.2.3中国特有种地理分析

4系统发育探讨

4.1研究背景简述

4.2内群和外群

4.3特征的选取

4.4性状数据矩阵

4.5支序分析结果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中文学名索引

拉丁学名索引

中国地长蝽科各种成虫照片

成虫外部形态特征图

雄性外生殖器图

中国地长蝽科各种区系属性表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本论文是关于半翅目长蝽总科中地长蝽科中国种类修订及形态学、生物地理学和系统发育的研究,相应分为四个部分。 比较形念学研究中回顾了长蝽类的比较形态学的研究历史:对地长蝽科的头、胸、腹等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总结;对10族67属(选取81个代表种)的雄性外生殖器进行了解剖和详细的描述,绘制了142幅特征图,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族间和属间比较形态学的研究,探讨了雄性外生殖器在种类鉴定及高级阶元划分上的价值。对摩擦发声器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 修订研究中回顾了国内外长蝽、地长蝽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根据已有标本和文献系统地对中国地长蝽科进行了修订,共记述了10族81属210种。其中包括25个新种(包括已发表的3种)。18个中国新纪录属。 提出了一项新异名:尹氏突喉长蝽,Lamproceps antennatus(Scott,1874)[=Diniella yinae Zheng,1992,New Syn]。 指出了3个错误鉴定:中国原记载的Pamerarmapunctulata(Motschulsky)为鉴定错误.实为Pamerama ventralis(China);中国原记载的Dieuches femoralisDohm,有部分个体为方斑长足长蝽Dieuches formosus Eyles:中国原来汜载的白斑地长蝽Panaorus aibomaculatus(Scott),有部分个体实为黑斑地长蝽Panaorus csikii(Horvgth)。 将凹颊长蝽属Usilanus Distant从林栖族Drymini 中转入地栖族 Rhyparochromini。 文中对原有记载的种类进行了补充描述,包括对身体各部分结构进行重新测量、给出了测量范围,指出了种内变异,纠正了原描述中的错误,增添了新的分布记录;一些未见标本的种提供了原始描述;模式产地为中国的种类给出了模式产地和具体保存地,检查了大部分保存于国内的模式标本并做了详细记载;绘制外部形态及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图66幅,提供了165种成虫照片;编制了分族、属和种的检索表;提供了各级分类单元的文献引证。在生物地理研究中,首次分析了地长蝽科属级和种级阶元在世界各大区系及中国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从世界来看,在属级阶元上,古北、东洋、埃塞阿比亚、澳洲界均占优势,各自均有90余属(包括与其它区系共有),新北界最少,只有52属。在种级阶元上,古北界和埃塞俄比亚界远较其它各界的种类多,均超出了400种,分别占世界所有种的23.13%和23.07%,新北区最少,只有151种,占8.37%。从中国来看,在属级阶元上,东洋界成分为主,有66属,占我国所有属的81.48%。跨界分布的属居多,有46属,占我国所有属的56.79%。在种级阶元上,以东亚型为主,共有91种,占所有种的46.43%。种级特有性较高,中国特有种为79种,占中国所有种的40.15%,其中又以华南区的特有种最多,有43种,占所有特有种的54.43%。 系统发育探讨中总结了和地长蝽有关的系统发育研究的观点和主要结果。研究按照Slater&Woodward(1982)提供的特征编码后,在PAUP*中运算,得到的是多分支的结果,表明他们文章中给出的结果不是最简约树。本文在Slater& Woodward(1982)研究的基础上,增加4个雄性外生殖器,并重新对1个特征进行极性判断后,明确解析了地长蝽科14族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地长蝽科为很好的单系群;Cleradini为地长蝽科中的基部分支;Antillocorini的单系性值得怀疑;Slater & Woodward(1982)结果中的3分支解析为:Stygnocorini+(Ozophorini+Phasmosomini)构成了一支单系,与(Gorfianotini+Megalonotini)+(Rhyparochromini+ (Myodochini+Udeocorini))5个族互为姐妹群:Targaremini+Drymjni构成一支单系,与上述8族组成的支系互为姐妹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