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嬗变及其后果——以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为例
【6h】

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嬗变及其后果——以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问题提出

第二节研究意义

第三节研究背景

1.3.1两次“分税制”改革

1.3.2转移支付沿革

1.3.3中国教育的分权化改革

第四节文献综述

1.4.1财政分权理论

1.4.2转移支付理论

1.4.3关于财政分权与义务教育公共产品提供的研究

第二章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

第一节中国的财政分权化改革

2.1.1从“分灶吃饭”到两次“分税制”改革

2.1.2省以下财政分权体制

第二节财政转移支付

2.2.1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基本分类

2.2.2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预算外资金的膨胀

2.3.1预算外资金的产生

2.3.2财政分权下义务教育提供的预算外收支出状况

2.3.3对预算外资金依赖的危害

第四节理论框架及基本假设

2.4.1县级政府自有财力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

2.4.2义务教育投入对转移支付的依赖

2.4.3省以下财政分权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关系

第三章方法和数据

第一节因变量

第二节自变量

3.2.1中央与地方收入与支出的状态

3.2.2省以下地方收入与支出的状态

3.2.3财政转移支付的发展及其与财政分权的关系

3.2.4省以下财政体制安排不是简单的经济发展的函数

3.2.5地方税基情况

3.2.6结论

第四章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模型分析

4.1.1人均农村小学教育预算内模型

4.1.2以2001年为转折点的农村预算内义务教育投入分析

4.1.3人均农村小学义务教育预算外和预算外支出比重模型

4.1.4 2003年和2004年分析农村预算外义务教育投入分析

4.1.5人均农村小学教育总体投入模型

第二节典型案例比较

第三节结论

第五章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中国的财政分权化改革经历了“分灶吃饭”和“分税制”两个阶段,而分税制改革又可分为1994年的“第一次分税制改革”和2002年的“第二次分税制改革”。分税制的两次变革都使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1994的分税制改革把政府间财政关系从“财权事权共同下移”转变为“财权上移,事权下移”;2002年实施的以企业和个人所得税从地方独享转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可称之为第二次分税制改革,对于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而言,是继1994年以增值税为中心的分税制改革以来最重要的转折,它进一步加剧了政府间收支的分化。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变化会引发地方政府财政行为的变化。本文主要以省以下的财政关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分析分税制以来,特别是“第二次分税制改革”引起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嬗变及其对于基层公共产品投入的影响。本文从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省以下财政分权、财政转移支付以及预算外资金四个方面分析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变化:收入向中央集中,支出向地方下沉;省以下存在着不同方式和程度的财政分权;转移支付是基层政府重要的财政来源,中国的转移支付制度仍不完善;现有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有寻求预算外资金的动机。 随后,本文提出政府间财政关系嬗变对于地方公共产品投入影响的理论假设,并以1998到2004年的农村小学教育投入为例证,从预算内和预算外两个方面验证假设,获得三个重要的发现:一、转移支付有效地增加了地方政府预算内农村教育投入,但在2003、04年增加作用开始减弱;二、转移支付能够抑制农村义务教育的预算外依赖,但这种影响在2003、04年消失;三、省以下财政分权在2003年对抑制预算外投入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在2004年回归于其在1998-2002年对预算外投入基本没有影响的局面。这些发现表明,2002年实施的“第二次分税制改革”,使得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发生了嬗变:地方的收入分权与支付分权的越来越不平衡,以及对转移支付的过度依赖,使得转移支付的积极作用削弱。要实现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规范,应该赋予地方政府有实际意义的收入自主权,保持转移支付投入和经一步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