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后现代语境下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
【6h】

后现代语境下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理论溯源

第一节西方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

第二节“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的引入

第二章当代“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批判

第一节“日常生活审美化”根植的后现代语境

第二节历史坐标中的当代“日常生活审美化”

第三节“审美泛化”全息结构图中的当代“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日常生活审美化”,可以说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论题。本文以此概念为切入点,关注当今后现代语境下的审美现象,并试图作出价值判断。 首先进行理论溯源。此概念最早是由西方学者费瑟斯通和韦尔施针对已经步入后工业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经历的铺天盖地、令人瞠目的“审美化”现象而提出的。经中国学者译介,由陶东风等人引入,这一理论立马在中国学界激起千层浪。许多问题悬而未决,因为这牵涉到中西语境错位、古今时间位移的问题。 在第二章,首先分析了“日常生活审美化”根植的后现代语境。大众传媒、消费文化,新的艺术理念深深染指这一理论。其次进行纵向的历史梳理,不同于前现代时期的审美偏于内在美,是少数人的特权;也不同于现代时期的艺术和审美偏于自律和拯救功能。当代审美趋于追逐技术层面的物质性,流于时尚、娱乐和快感。历史坐标中的当代“日常生活审美化”实际呈现出大众化、感性化、影像化、符号化的特征。最后,在“审美泛化”全息结构图中进行全面的当代“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物化生活的消费批判,文化塑造的身体批判,大众文化的全面批判,进而披露当代“审美化”的物质化、虚拟化、娱乐化等特征。针对当下“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复杂性,呼吁有责任感的精英知识分子提供一种“人文精神”的批评机制。 在文章终结部分,试图得出结论:从宏观角度,“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术语恰是人类“诗意栖居”生活理想的最好概括。真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应该是人类未完成的“诗意栖居”的审美规划。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