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劳务派遣的立法现状及相关法律问题探析
【6h】

劳务派遣的立法现状及相关法律问题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第一章 劳务派遣的概念和特征

第一节 劳务派遣的概念

1.1.1 劳务派遣概念现有的学术观点

1.1.2 笔者对劳务派遣概念的描述

第二节 劳务派遣的特征

1.2.1 派遣单位须合法设立

1.2.2 雇佣与使用相分离

1.2.3 劳务派遣涉及三方法律关系

第二章 劳务派遣的产生、发展及立法现状

第一节 劳务派遣现象的产生与发展

2.1.1 劳务派遣现象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产生与发展

2.1.2 劳务派遣现象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劳务派遣产生的现实问题

2.2.1 雇主责任问题

2.2.2 雇佣不安定问题

2.2.3 差别待遇问题

2.2.4 团结和协商权问题

2.2.5 用工单位惩戒权的行使问题

第三节 劳务派遣的立法现状

2.3.1 劳务派遣立法概述

2.3.2 西方国家对劳务派遣呈现了放松规制的发展趋势

2.3.3 西方国家在劳务派遣方面的立法

2.3.4 我国的劳务派遣立法

第三章 劳务派遣中三方法律关系分析

第一节 单一劳动关系与双重劳动关系学说

3.1.1 单一劳动关系学说

3.1.2 双重劳动关系学说

3.1.3 对单一劳动关系认可的国家

第二节 劳务派遣的法律关系分析

3.2.1 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的法律关系

3.2.2 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法律关系

3.2.3 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

第四章 劳务派遣中各方的权利义务

第一节 劳动者的权利义务

4.1.1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4.1.2 劳务派遣中劳动者的特殊权利

4.1.3 劳动者的义务

第二节 派遣单位的权利义务

第三节 用工单位的权利义务

第五章 对我国劳务派遣规范中适用范围的立法展望

第一节《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适用范围的法律规定

第二节 劳务派遣适用范围的立法展望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的用工方式在我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其业务范围不断扩大,被派遣劳动者的人数也急剧增长,但由于其在我国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是企业为了减少成本支出,逃避同工同酬义务,规避法律责任,而我国当时又缺少相应的法律规范,所以,劳务派遣用工的不规范逐步显露出来,对劳动合同用工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障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值得庆幸的是,2007年6月29日,《劳动合同法》获得通过,对劳务派遣进行了特别规定,本文对劳务派遣制度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并在这部法规和目前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笔者个人的观点。
   文章首先介绍了现有学术理论对劳务派遣内涵的概括,然后提出了笔者对劳务派遣定义的个人观点,即劳务派遣是指依法设立的劳务派遣机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后,依据与接受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将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工作的一种经济活动。接着阐述了劳务派遣的产生、发展,并分析了劳务派遣产生的现实问题及目前在世界各国的立法现状。再次,笔者分析了劳务派遣制度中的重要部分-三方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经过论述分析,笔者提出在派遣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形成的是劳动关系,但这种劳动关系具有涉他性。在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之间则产生了受合同法和劳动法双重调整的民事法律关系,二者之间是平等主体地位,所签订的合同要受合同法的约束,而二者之间的合同又涉及到了劳动者的劳动权和生存权,因此,还要受到劳动法上如工资、保险、劳动安全等强制条款的约束。所以,整个劳务派遣是一种新型的劳动法律关系。再接下来,笔者以劳动合同法为基础,分析了三方主体的权利义务,尤其是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应承担的责任及理论依据。最后,笔者对我国劳务派遣在立法方面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展望,从而进一步完善劳务派遣的相关内容,为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奠定坚实的法律保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