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肝硬化脾肿大与脾血流动力学关系的超声研究
【6h】

肝硬化脾肿大与脾血流动力学关系的超声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表

声明

第一章前言

第一节背景

第二节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三节研究意义

第二章材料和方法

第一节研究对象

第二节仪器

第三节方法

第三章结果

第四章讨论

第五章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附录

文献综述

展开▼

摘要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初步探讨肝硬化脾肿大时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分析不成程度脾大之间血流动力学差异。 对象及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检测42例肝硬化伴不同程度脾肿大患者(男35例,女7例,年龄34-66岁,平均50±11.7)以及30例健康对照组(男21例,女9例,年龄22-60岁,平均48.3±9.6岁)的脾最大长径及厚度、脾静脉直径(SVD)及血流量(SVF)、脾收缩期峰值速度及舒张期流速以及脾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脾淤血指数(CI)。超声检查在统-的状态下进行(空腹、静息、右侧卧位、平静呼吸、呼气木屏气、测量切面)。 脾大组(42例)与健康对照组(30例)进行脾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对比研究;参照脾指数(SI),将42例肝硬化患者分为轻度脾大组(16例)中度脾大组(20例)与重度脾大组(6例)进行脾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对比研究;脾亢组(36例)的脾指数(SI)与外周血细胞计数的检验结果进行线性相关分析。 结果: (1)脾大组所有脾血流动力学指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随着脾肿大程度加重,脾静脉SVD、及SVF逐渐增加,差异显著(P<0.01),而中度脾大组SVV与重度脾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度脾大组脾动脉Vs和Vd均高于轻度肿大组(P<0.01),但与重度脾大组Vs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之间进行比较:随着脾肿大加重,脾动脉舒张期流速逐渐加快(15.30±5.56cm/s vs 21.77±6.81cm/s vS 35.80±4.24cm/s)(P<0.05),脾动脉RIc逐渐降低(0.71±0.11 vs 0.66±0.074 vS 0.49±0.25)(P<0.05),甚至低于健康对照组(0.55±0.07)。 (3)脾肿大程度与外周血PLT、WBC细胞计数及HGB含量呈线性负相关(r=-0.834,r=-0.696 and r=-0.650,respectively),特别与PLT高度相关(r=-0.834);42例肝硬化脾大患者中36例(85.71%)的患者伴有脾亢。 结论:肝硬化脾肿大时脾处于循环亢进状态;脾肿大的程度与脾血流动力学变化呈显著相关,二者互为因果,动脉性充血越明显脾肿大越严重;脾肿大与外周血细胞计数呈线性负相关,与脾亢的程度密切相关。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硬化脾肿大时脾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以进一步明确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脾肿大的原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