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多项式逼近的产出弹性估计
【6h】

基于多项式逼近的产出弹性估计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第二节 中国投入要素产出弹性研究存在的困难

第三节 研究创新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创新

1.3.2 研究方法

第四节 内容简介

第二章 参数动态化及产出弹性理论回顾

第一节 参数动态化的发展回顾

2.1.1 组织预测理论中的变权组合模型

2.1.2 动态系统理论中的卡尔曼滤波理论

2.1.3 经济理论中的参数内生化

第二节 投入要素产出弹性的传统研究回顾

2.2.1 生产函数的修正

2.2.2 投入要素产出弹性的测量

2.2.3 投入要素产出弹性的变化范围

第三节 投入要素产出弹性研究的新思路

2.3.1 对生产函数的再修正

2.3.2 对要素产出弹性测量方法的改进

第四节 投入要素产出弹性在实证研究上的一些争议

2.4.1 规模收益不变的假设

2.4.2 变量选取的标准

第三章 基于多项式逼近的要素产出弹性

第一节 模型的选择与数据的选取

3.1.1 分布滞后模型与多项式逼近

3.1.2 基于多项式逼近的生产函数

3.1.3 数据的选取标准

第二节 样本的整体检验

3.2.1 基于规模收益可变的假设

3.2.1 基于规模收益不变的假设

第三节 基于多项式逼近的β估计

3.3.1 多项式逼近的计量比较

3.3.2 多项式逼近下β的统计比较

3.3.3 多项式逼近下β变化趋势的比较

3.3.4 从经济意义比较多项式逼近

第四节 模型总结

3.4.1 基于多项式逼近的生产函数

3.4.2 与卡尔曼滤波的比较

3.4.3 多项式逼近的置信空间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我国学者在研究生产函数、经济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时,经常要面临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要素产出弹性的确定。要素产出弹性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但是传统的要素产出弹性研究大都停留在静态的估计上,即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依旧采用中性技术进步的假定,要素产出弹性不会随着经济结构、技术进步的变化而变化。而这样的假定,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不符合实际经济运行状况的。因此,如何采用合适的方法,对要素产出弹性进行动态估计,在保证估计精度的同时保证产出弹性的经济意义,这对于我国经济增长分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参数动态化和产出弹性的研究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产出弹性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一方面,国内外学者们不断改进生产函数,以取消或减弱中性技术进步的假定,但是由于统计数据的可得性和样本数量的限制,这个方法应用并不广泛,因此,在众多研究工作中,仍然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并假设中性技术进步。另一方面,学者们通过应用新的参数估计方法,取消了中性技术进步的假定,对产出弹性进行了动态估计。这样得出的估计结果虽然能保证数值的精度,但往往并不符合产出弹性的经济意义。
   因此,本文在结合考虑了产出弹性估计中存在问题后,采用分布滞后模型中的多项式逼近方法,对1978-2007年间的产出弹性进行动态估计。在对整体样本进行检验后,保证了数据的可信性,然后利用多项式逼近对产出弹性进行了动态估计,并提出了一套合理的多项式逼近估计参数的检验方法,通过一系列指标的检测和比较,可以得出最合适的多项式逼近,在尽量保持参数估计的BLUE性质时,又尽可能比较好的模拟出参数在考察期间内的动态变化,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