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环境制约条件下最佳城市规模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6h】

环境制约条件下最佳城市规模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1.1 城市化现状及趋势

1.1.2 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

1.1.3 城市化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任务

第二节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回顾

第一节 理论基础

2.1.1 城市化的基本概念

2.1.2 环境的基本概念

2.1.3 城市化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城市化与环境以及城市最佳规模的研究综述

2.2.1 城市化与环境相互关系研究的综述

2.2.2 最佳城市规模研究综述

2.2.3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第三章 环境制约条件下的最佳城市规模模型的建立

第一节 模型建立的基本思想及前提假设

3.1.1 模型建立的基本思想

3.1.2 模型建立的基本前提假设

第二节 环境制约条件下最佳城市规模模型的建立

3.2.1 目标函数的建立

3.2.2 生产函数的建立

3.2.3 污染函数的建立

3.2.4 环境制约条件下最佳城市规模模型的建立

3.2.5 城市最佳规模模型中的污染清除系数的研究

第四章 环境制约条件下的最佳城市规模

第一节 环境制约条件下最佳城市规模的求解

4.1.1 环境制约条件下最佳城市规模的分类

4.1.2 环境制约条件下最佳城市规模判别条件

第二节 环境制约条件下最佳城市规模的结论

4.2.1 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

4.2.2 环境制约条件下最侍城市规模的结论

第五章 最佳城市规模的实证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第一节 判别城市最佳规模条件的参数估计

5.1.1 北京市污染物下降率的度量

5.1.2 北京市自然净化能力的度量

5.1.3 北京市城市人口增长率的度量

5.1.4 北京市技术进步率的度量

第二节 北京市所处城市规模的判断

5.2.1 北京市目前所处规模及最佳城市规模的度量

5_2.2 北京市最佳城市规模合理性的检验

第三节 北京市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政策建议

5.3.1 北京新城发展的政策建议

5.3.2 北京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途径

第六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第一节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第二节 本文的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涌进城市,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一方面会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使得城市消费品数量增加,提高人们的总体效用;另一方面由于大量人口的进入,会造成环境质量的下降,降低人们的总体效用,如何判断城市所处规模以及如何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正是在这种情形下提出来的,以环境和城市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数理模型的分析方法,研究城市所处规模的判定条件,从而在判断城市规模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政策建议。具体来说,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本文在介绍贯穿全文的环境与城市规模概念基础上,在考虑人口涌进城市带来的双重影响下,建立了最佳城市规模模型:以拉姆齐-卡斯-库普斯曼的效用函数为目标函数,以改进的索洛生产函数和建立污染函数为约束条件。通过求最佳城市规模模型的通解以及对通解进行深入的数理分析,得出判断城市所处规模的判别条件;
   其次,以北京市为例,使用前文得到的判别条件,通过度量城市所处规模判别条件的相关参数,得出了北京市现在处于超最佳规模状态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本文又度量了北京市的最佳城市规模,得出了北京市最佳城市规模大约为1845.9万人的结论;
   再次,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北京市处于超最佳城市规模的现实,本文提出以大力发展北京新城来疏散中心城区人口压力的政策建议用于解决北京市人口对环境压力并针对北京市的发展规划,提出了构建北京市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政策建议。
   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立足于现实,归宗于现实,解决于现实,力图通过数理模型的方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相关政策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