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日瓷器装饰比较研究——以17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景德镇与肥前瓷器为例
【6h】

中日瓷器装饰比较研究——以17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景德镇与肥前瓷器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第二节 选题依据、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点、研究回顾及资料来源

第二章 概述与分期

第一节 景德镇瓷器装饰概述(17世纪初-19世纪中叶)

1.1.1 彩绘装饰

1.1.2 颜色釉

1.1.3 还装饰

第二节 江户时代肥前瓷器装饰概述

1.1.1 肥前瓷器的起源

1.1.2 肥前瓷器的装饰

第三节 日本肥前瓷窑出土资料简述

第四节 中日瓷器装饰的分期

1.1.1 分期方法

1.1.2 中日瓷器装饰发展与演变的分期及其原因

第三章 中日瓷器装饰比较Ⅰ期(1610年代-1650年代)

第一节 Ⅰ-1期(1610年代-1630年代中期)

1.1.1 “古染付”与日本仿“古染付”风格

1.1.2 中日典型纹样的比较

1.1.3 中国克拉克瓷对日本的影响

1.1.4 日本风格对中国瓷器的影响

第二节 Ⅰ-2期(1630年代中期-1650年代)

1.1.1 工丽细致风格

1.1.2 祥瑞瓷及仿祥瑞瓷的风格

1.1.3 中日克拉克瓷与日本具有克拉克瓷风格器物

1.1.4 日本瓷器装饰风格“由形转神”模仿的萌芽

1.1.5 日本风格的萌芽

第四章 中日瓷器装饰比较Ⅱ期(1650年代-90年代)

第一节 Ⅱ-1期(1650年代-1670年代初)

1.1.1 中国祥瑞瓷与日本“祥瑞手”

1.1.2 中日典型纹样对比

1.1.3 中日克拉克瓷风格比较

1.1.4 疏朗留白

1.1.5 颜色釉

第二节 Ⅱ-2期(1670年代初-1690年代)

1.1.1 中日典型纹样比较

1.1.2 日本瓷器装饰风格的形成

1.1.3 中国具有克拉克瓷风格器物与日本克拉克瓷风格比较

第五章 中日瓷器装饰比较Ⅲ期(1690年代-1780年代)

1.1.1 外销瓷——中日风格的交集

1.1.2 中、日瓷器主流装饰风格的分离

1.1.3 中日典型纹样对比

第六章 中日瓷器装饰比较Ⅳ期(1780年代-1860年代)

1.1.1 日本瓷器装饰的中国明末风格再现

1.1.2 中国同期瓷器风格对日本的影响

1.1.3 日本自身风格

1.1.4 中日典型纹样对比

第七章 中日瓷器装饰演变与异同成因探讨

第一节 社会背景

1.1.1 政治方面

1.1.2 军事方面

第二节 工艺技术

1.1.1 制胎

1.1.2 制釉

1.1.3 色料

1.1.4 成型

1.1.5 装烧

1.1.6 烧成与窑炉

第三节 管理制度

1.1.1 官窑制度

1.1.2 民窑

第四节 需求贸易

1.1.1 色料

1.1.2 瓷器

第五节 观念与审美

1.1.1 意识形态

1.1.2 “雅”文化

1.1.3 “俗”文化

结语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本文是以景德镇瓷器和肥前瓷器为切入点,比较中国瓷器与日本瓷器从17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的发展与演变,从而得出一系列现象和规律并进行论证。本文将把寻找和论证这些现象规律作为主线,以此串联出中日瓷器在17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的典型风格与纹样及其发展演变,并从社会背景、工艺技术、管理制度、需求贸易、观念与审美等各方面对这些发展变化进行综合研究,探讨其形成原因。
  本文第一章为绪论,除了阐述研究对象、范围、回顾、思路、目的、意义、创新点及资料来源等外,还重点对日本“肥前瓷器”这一概念做了辨析,为后文日本部分的研究范围作出了界定。
  第二章为概述与分期。“概述”部分主要是对景德镇和肥前瓷器装饰分别作了简要的介绍,为后文对比与分期研究作铺垫。“分期”部分是对全文的具体分期时间与理由作简要阐述和概括,使读者在阅读分期研究前对各分期能先有总体轮廓上的印象。
  第三章至第六章共四章是本文分期研究的内容,每一期为一章。本文将中日瓷器装饰的发展分为四大期,并从中得出中日瓷器装饰比较的规律。
  Ⅰ期(1610年代-1650年代),日本在形式上模仿中国。又可进一步细分为两小期,即Ⅰ-1期(1610年代-1630年代中期)和Ⅰ-2期(1630年代中期-1650年代)。这一期的特色是日本完全模仿中国,但因水平阙如,只能做到形式上的模仿,对画面意境的模仿不到位。其中Ⅰ-1期主要仿中国的“古染付”风格;Ⅰ-2期仿祥瑞风格等。
  Ⅱ期(1650年代-1690年代),日本对中国意象上的模仿。又可细分为Ⅱ-1期(1650年代-1670年代初)和Ⅱ-2期(1670年代初-1690年代)。这一期日本制瓷水平迅速提高,装饰风格的表现力大为增强。其中Ⅱ-1期是模仿中国风格最“像”的时候,在风格表现力已与中国接近,某些纹饰甚至赶上了中国同期的装饰水平。Ⅱ-2期,日本瓷器装饰开始反映日本的审美文化,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中日瓷器分离的趋势在这一小期浮现,不过此时的日本瓷器仍旧带有一定中国风格韵味。
  Ⅲ期(1690年代-1780年代),中日瓷器装饰风格的分离。这一期中国和日本瓷器装饰主流风格有较大的不同,双方确立了分离的趋势。同时,双方瓷器风格都开始变得稳定。日本瓷器自身风格变得成熟,从此与中国处在平等交流的地位。同时还出现了中国瓷器对日本的模仿,这是中日古代瓷器交流史上唯一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日本瓷器装饰影响中国。但从整体上看,中国瓷器装饰水平再次领先,优势地位明显,以致日本最终在外销竞市中败给中国从而退出了欧洲市场。
  Ⅳ期(1780年代-1860年代),在这一期中国和日本瓷器装饰在维持稳定状态的大范畴下,出现了新的特色,即此时的日本瓷器再次受到中国的影响,不仅受到同时代清朝装饰的影响,而且还出现了重新模仿中国明末瓷器风格的趋势。
  依据上述分期,经过详细分析和论证,本文得出以下规律和现象:
  (1)就总体而言,中日瓷器装饰比较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脉络是:日本对中国瓷器风格的关系经历了形式上模仿→意象上模仿→主流风格分离→再次受中国风格影响四个阶段。“形式上模仿”是指对纹样进行浅层面的形式模仿,而对纹样的意象和神韵把握不好;“意象上模仿”是指已经能够对纹样画面处理得形神兼备,非常“像”中国瓷器;“主流风格分离”是指双方主流风格关系不大,各具自身特色;“再次受中国风格影响”是指明末风格和清朝的部分风格再次影响了日本瓷器装饰。
  (2)就中日互相影响而言,日本瓷器由完全模仿中国、受中国强烈的影响,到开始逐渐独立发展,终于能与中国进行平等意义上交流,并一度反向影响中国部分瓷器装饰风格。
  (3)就日本模仿的内容而言,日本对中国的模仿由起初的构图模仿,到形式模仿,再到设色受影响,及至最后对一百多年前的中国明末清初器物进行模仿,也即仿古。
  (4)就中日发展关联程度而言,中日瓷器装饰风格呈现出从及时的并行联动,发展到逐步各自发展,继而走向分离的总趋势。
  (5)就日本瓷器装饰水准而言,从中国审美角度评判,其经历了逊于中国→接近中国→(再次)逊于中国的过程。
  (6)就中日瓷器装饰性质而言,中日瓷器装饰的发展都经历了由绘画性到装饰性的过程。
  (7)就中日外销市场而言,中日之间的瓷器外销竞市此消彼长,由中国占据绝对优势发展至日本占优势,进而发展至中日各有特色产品占据市场,直至最后日本竞争失败,退出西方市场。不过,期间日本在与中国的竞市中从未取得过真正的优势。
  第七章为成因部分,即试图从社会背景、工艺技术、贸易、制度、审美等多个角度解释中日瓷器装饰出现如此变化的原因。

著录项

  • 作者

    熊寰;

  •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

  • 授予单位 南开大学;
  • 学科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刘毅;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陶瓷、漆器;
  • 关键词

    瓷器装饰; 创作风格; 中国; 日本;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19:03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