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以天津市高中为例
【6h】

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以天津市高中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研究的基本概念界定

1.3.1 师生冲突的定义及在本研究中的定位

1.3.2 高中生的界定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1.4.1 研究的思路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五节 研究方法及资料的收集

1.5.1 研究方法的选择

1.5.2 资料来源

第六节 研究的新意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教育社会学的“三大”理论取向中关于师生关系的主要观点

2.1.1 功能论取向的观点

2.1.2 冲突论取向的观点

2.1.3 解释学取向的观点

第二节 关于师生关系研究的前人成果综述

2.2.1 国外学者研究的状况

2.2.2 国内师生关系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以往研究的局限性

第三章 师生冲突的生成场域和师生关系的教育价值

第一节 教育场域:关系性思维的视角

3.1.1 “场域”概念的引入

3.1.2 教育场域的特征

3.1.3 “场域”之于师生冲突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教育场域中的两个主角:教师和学生

第三节 师生关系的教育价值定位

3.3.1 师生关系的自身价值——教育场域中的“相遇”

3.3.2 师生关系的显性价值——师生共同成长的环境

3.3.3 师生关系的潜在价值——示范教育作用

第四章 走进教师的教学生活场景

第一节 师生冲突的现实考察

4.1.1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教师权威地位的动摇

4.1.2 “我的地盘昕我的”——教师霸权的存在

4.1.3 “几家欢喜、几家忧”——教师性别、年龄、任教科目等因素对师生关系的影响差异

第二节 师生冲突对教师的影响

4.2.1 师生冲突对教师的正向影响

4.2.2 师生冲突对教师的负向影响

第三节 反思:师生冲突何以产生

4.3.1 反思的意义

4.3.2 对教师权威的重新解读

4.3.3 对90后学生的重新认识

4.3.4 当代教师的新特征

第五章 走进学生的校园生活世界

第一节 不同类型学生在师生冲突的表现

5.1.1 不同学生群体在师生冲突中的表现

5.1.2 不同年级学生在师生冲突中的表现

5.1.3 不同学校学生在师生冲突中的表现

第二节 师生冲突的特点

5.2.1 非正面冲突增多

5.2.2 恶性事件、极端事件引起社会关注

第三节 师生冲突的原因探析

5.3.1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缺乏沟通是直接原因

5.3.2 “我去问两块钱的问题”:消费主义对师生关系的异化

5.3.3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家庭教育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5.3.4 不走寻常路——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冲突

第四节 师生冲突对学生的影响

5.4.1 师生冲突对学生的正向影响

5.4.2 师生冲突对学生的负向影响

第六章 结语: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第一节 教师的行动策略:爱与平等

6.1.1 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6.1.2 形成“对话意识”、共享“平等的权威”

6.1.3 提升综合素质、塑造人格魅力

第二节 学生的行动建议:尊重与理解

6.2.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2.2 传承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6.2.2 加强自身心理健康

第三节 打造良好的学校环境:公正与有效

6.3.1 确立全面、合理的评价体系

6.3.2 建构师生冲突的平衡机制

6.3.3 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奖惩制度

第四节 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均衡与保障

6.4.1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缩小校际间差异

6.4.2 加强法律意识、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

6.4.3 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加强尊师重教的舆论导向

第五节 共建和谐教育:求同存异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也因此一直以来是教育理论界与教育实践领域关注的焦点。在信息时代、市场经济和全球一体化等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师生关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传统的教师权威以及“师尊生卑”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动摇,师生冲突现象日益凸显。如何正确对待现实中的师生冲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将成为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和谐教育的重要课题。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形成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教师对其影响十分重要。同时,高中生的心智发育日趋成熟,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使得高中阶段的师生关系相对于基础教育中其他阶段的师生关系更为复杂、多样,也更具有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以教育社会学中相关理论如冲突理论、解释学理论为基础,借鉴布迪厄的关系论的思维方式,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文献研究与实地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广泛收集、分析国内外有关理论文献资料及国内已有研究成果、统计资料的基础上,梳理出中国师生冲突发展演变过程,重点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础教育中师生关系、特别是师生冲突的现状、特点及其演变趋势。以天津市四所不同类型的高中为资料采集点,涵盖了一所市重点、一所区重点、一所一般高中和一所私立高中。对随机抽样的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从多维度、生动而又具体地反映师生冲突的真实现状以及师生双方对师生冲突的认知情况;并从社会学角度深入探讨了形成这种师生关系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如何消解师生冲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提出一些思考。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高中阶段师生冲突的整体特征为:非正面师生冲突增多,表现为隐性的心理对抗和以网络为主的隐性对抗方式。与此同时,恶性事件、极端事件也引起了社会关注。
  2)不同类型学校之间在师生冲突发生的频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产生的原因和应对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总体上看,市区重点校的师生冲突较少、特征较一致,师生关系较和谐;一般高中师生关系最紧张、师生冲突现象最突出;私立高中的师生关系和师生冲突最复杂、最多样。
  3)教师的性别因素对师生冲突没有显著影响,而年龄、任教科目、是否是班主任等因素对师生冲突有显著影响。
  4)学生的性别因素对师生冲突没有显著影响,而年龄、所在学校及其所在班级的社会地位对师生冲突有显著影响。
  研究进一步表明,中国中学师生冲突的产生原因受师生各自身心发展的特点、学生家庭教育、学校环境及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来自教师的原因主要有:教师在知识、管理和评价上存在霸权主义思想和行为,教师队伍年轻化以及缺乏对90后学生的正确认识等。来自学生的原因主要有:缺乏正确的价值观、缺乏和老师之间的有效沟通等。来自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家庭背景复杂化、过分的功利心理和过高的期望以及无暇管教、放任自流等家庭教育的疏失等影响了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正确认知,进而引发师生冲突。来自学校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学校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导致师生之间的误解进而产生冲突。来自社会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消费主义对师生关系的异化、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冲突以及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等对师生冲突产生了间接影响。
  客观的看,师生冲突会产生消极与积极的双重影响,并同时作用于师生双方。对教师而言,其正向影响是会促进教师反思,提升自身素质;负向影响是影响教师的职业态度和工作有效性并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正向影响是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有利于学生学习处理人际关系;负向影响是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提出一些思考。从师生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出发,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行动策略,同时指出学校和社会的责任。其中,教师的行动策略是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形成“对话意识”、共享“平等的权威”;提升综合素质、塑造人格魅力。学生的行动建议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承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加强自身心理健康。同时提出学校要确立全面、合理的评价体系;建构师生冲突的平衡机制以及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奖惩制度。最后,还强调要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外部环境。其具体做法是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减少校级间差异;加强法律意识、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并加强尊师重教的舆论导向。
  本文在结语部分还特别指出解决师生冲突的核心理念就是要“求同存异”,以开放的态度,接纳冲突、利用冲突、把冲突作为教育的资源,在师生冲突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并进一步推进和谐教育的顺利开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