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民警察权益法律保护若干问题探究
【6h】

人民警察权益法律保护若干问题探究

代理获取

摘要

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是人民警察的重要职责,这是不容置疑的。长期以来,人们都很注重人民警察执法权力的行使和人民警察在执法中对公民权利的维护,当人们更多地关注警察执法不严、不公、不文明、效率低下等问题的时候,人民警察自身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充分实现的现象,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还无法给予警察过高的待遇,但繁重的劳动需要受到尊重,合法的权益理应受到保护,作为工薪阶层的人民警察,需要根据职业的特点,构筑比较完善的权益保护制度。
  本文结合人民警察对权益保护的实际需要及权益保护制度的现状来分析论述,构建一个比较完善、相对特殊的人民警察权益保护制度。建立和完善人民警察的权益保护制度是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需要,是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需要,从根本上讲,人民警察权益保护的实现依靠的是法律保障。目前,包括警察在内的国家公务员公伤制度至今没有实施细则,全国尚没有专门的职能部门承担警察公伤的认定,出现法律空白局面,人民警察公伤制度应当尽快建立并完善。随着社会转型,各种矛盾凸显,警察因执行公务而遭到辱骂、诬陷、殴打甚至杀害的现象及案件逐年上升,这给身处社会矛盾旋涡、长期超负荷工作的警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应当建立健全处罚性条款,惩处侵犯人民警察合法权益的行为。立法机关和享有立法权的部门应当在我国宪法规定的范围内为警察这个特殊群体的执法权威和合法权益的维护,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还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都赋予了警察一定的司法特权和生活优待。警察作为和平时期随时都可能付出鲜血和生命代价的最危险职业之一,意味着神圣、正义和责任。对警察合法权益保护的不充分表明在文明和法制社会里正义和公理存在瑕疵,这意味着对维系整个社会公平稳定的准绳,即法律权威的不尊重,同时也影响到执法的严格和公正。这不仅会挫伤警察队伍的士气,造成职业心理障碍,也会使人民群众失去安全感,降低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度和满意率,更会助长违法犯罪分子的违法行为,其社会负面影响远远超过对警察个体的伤害。因此,保护警察合法权益,是确保“依法治国”方略顺利实施的必然要求,应当把保护警察合法权益提高到推进“依法治国”方略顺利实施的高度来认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