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金融危机与资本市场均衡问题研究
【6h】

金融危机与资本市场均衡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论

一、立题背景与现实意义

二、金融发展理论综述

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理论创新点

四、论文的主要结构与逻辑框架

第一章 金融全球化、增长与金融危机

第一节 金融全球化概况

第二节 金融全球化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宏微观路径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参与金融全球化的先决条件

第四节 资本市场自由化、金融危机及扩散

1.4.1 金融危机综述与传导路径

1.4.2 美国次贷危机因果

第五节 金融危机救助路径

第二章 资本市场与总需求波动

第一节 财富效应文献综述

第二节 模型及假设

2.2.1 LC-PIH假设与消费的财富效应(弹性)

2.2.2 消费者跨期预算约束

2.2.3 财富冲击与消费增长波动

第三节 数据与描述性统计

第四节 实证检验与估计

2.4.1 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与VAR模型估计

2.4.2 VAR模型的平稳性检验

2.4.3 协整检验与长期均衡关系

第五节 结论

第三章 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

第一节 理论综述

3.1.1 货币中性、货币内生性与真实经济周期

3.1.2 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

第二节 通胀目标、利率规则与货币供给内生

3.2.1 货币商品与货币需求之争

3.2.2 IS-MPR-IA模型

3.2.3 通胀目标、利率规则与货币供给内生

第三节 资产价格的内生性与实证检验

3.3.1 CDS利差与货币汇率预测

3.3.2 模型及检验方法

3.3.3 数据与样本

3.3.4 实证检验

3.3.5 结论

第四节 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

3.4.1 资产价格泡沫定义、模型与典型化事实

3.4.2 资产价格泡沫与货币政策

3.4.3 附加资产价格的货币政策模型

第四章 资本市场、资产负债表与均衡杠杆率

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与金融危机

4.1.1 信用冲击

4.1.2 融资冲击

4.1.3 风险转移冲击与资产负债表外敞口

第二节 资本市场、均衡杠杆率与金融危机

4.2.1 金融杠杆内涵与概况

4.2.2 杠杆与净资产

4.2.3 随机过程与均衡杠杆率

第三节 结论

第五章 公允价值会计与破产风险

第一节 银行破产的界定标准

5.1.1 法律标准——资不抵债(BSI)

5.1.2 经济价值标准(EF)

5.1.3 监管标准(RF)

5.1.4 法律破产标准之二——现金流(CFI)

5.1.5 比较BSI和CFI

第二节 实证检验

第三节 结论

第六章 信用转移与资产负债表危机

第一节 宽松信用政策悖论与信用风险中性

6.1.1 宽松信用政策悖论

6.1.2 资本充足率与信贷信用风险

6.1.3 银行投资行为

第二节 资产流动性

6.2.1 按照流动性属性的资产分类

6.2.2 流动性创设

第三节 信用转移与金融危机

6.3.1 信用转移

6.3.2 信用转移下的流动性风险

第四节 结论

第七章 宏观审慎监管

第一节 宏观审慎概念的形成背景

第二节 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内容

7.2.1 流动性

7.2.2 杠杆率

7.2.3 拨备

7.2.4 评级

7.2.5 银行业务模式

7.2.6 衍生品交易与集中清算

7.2.7 会计准则

7.2.8 影子银行

第三节 宏观审慎监管与Basel Ⅲ

第四节 衍生品交易(OTC)与中央清算机制(CCP)

7.4.1 对手方信用风险与中央清算机制(CCP)

7.4.2 保证金制度

7.4.3 中央对手方(CCP)的金融资源

第八章 中国债券市场制度建设

第一节 中国债券市场在亚洲的地位

8.1.1 市场总规模位居亚洲第一

8.1.2 企业债券市场规模迅猛增长

8.1.3 交易量和流动性不断提高

第二节 中国债券市场现存问题

8.2.1 债券市场的相对规模仍然偏小

8.2.2 企业债券比例偏低

8.2.3 国际化程度较低

8.2.4 市场发展尚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第三节 债券市场机构投资者建设的意义及海外现状

8.3.1 机构投资者培育与建设对于发展债券市场的意义

8.3.2 国外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现状

第四节 中国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及存在问题

8.4.1 我国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

8.4.2 我国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培育中国债券市场投资者的相关建议

8.5.1 加大债券市场对外开放

8.5.2 加大国内债券市场改革

第九章 中国债券市场品种创新

第一节 中国债券市场品种创新——市政债

9.1.1 美国市政债市场简介

9.1.2 中国市政债市场发展建议

第二节 中国债券市场品种创新——通胀指数债券(TIPS)

9.2.1 TIPS市场概况

9.2.2 TIPS的指数化原理与定价

9.2.3 TIPS交易及买卖基差波动

9.2.4 TIPS收益率解析、通胀预期及偏差

第十章 中国衍生品市场与信用违约互换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中国衍生品市场与发展CDS的意义

10.2.1 降低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和提升盈利水平的需要

10.2.2 有效促进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需要

10.2.3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途径

10.2.4 相对于传统信用担保机制的优势

10.2.5 CDS市场化价格对风险监管和经济政策制定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发展中国CDS市场的构想与建议

10.3.1 CDS合约的要素

10.3.2 建立CDS的中央清算机制(CCP)

10.3.3 中国CDS估值与定价方法探讨

第四节 中国银行业应用信用违约互换的实施步骤

第五节 CDS指数(CDX)及编制方法

第六节 中国CDS市场的监管问题

10.6.1 信息透明化,交易可监管

10.6.2 完善场外交易的中央担保方

10.6.3 完善产品交易基础设施建设

10.6.4 监管的风险侧重及控制

结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博士期间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特征是由金融领域的资本市场危机演变成实体经济危机,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后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政策失衡是本轮金融危机的主要根源。按照新金融发展理论来解释,要避险类似金融与经济危机再次发生,防范金融市场的崩溃问题,就需要政府介入必要的金融约束,即在金融创新与监管、金融机构杠杆与盈利模式、信息披露、完善货币政策调控的前瞻性与危机预警等方面作出改进。但是由于新金融发展理论产生的时间较短、理论体系还处于创建过程中,也就使其必然存在一定的理论缺陷与不足,主要包括未能解释资本市场与有效需求的关系、未能研究经济制度变迁下的资本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未能突破货币外生性的假定。
  本篇论文的核心是在总结2008年金融危机经验教训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实现资本市场政策均衡的问题。资本市场政策均衡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处理好资本市场发展、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也是金融发展理论中正确处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核心问题。针对新金融发展理论的缺陷与不足,本文研究了资本市场财富效应对个人消费支出的影响,解决了新金融发展理论未能解释的资本市场与有效需求的关系问题,以金融制度自由化背景下美国银行业的期限错配风险和公允价值会计制度的使用为例,本文在研究微观金融制度变迁下的资本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研究。从资本市场与资产价格看,若资产价格是由实体经济的真实产出所决定,且货币政策能对其作出反应,则货币供应是由经济内生决定的,本文试图建立盯住资产价格的最优货币政策模型,也可称之为内生货币模型。内生货币模型将为改进新金融发展理论货币外生性假设的不足,规范资本市场发展以及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于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建设、完善央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宏观调控前瞻性、提高金融体系稳定性提供了很多现实建议。在中国债券市场的品种创新方面引入通胀指数债券和市政债券。在发展中国的衍生品市场方面,本文就创设中国信用违约互换(CDS)市场的交易要素、中央清算机制(CCP)、估值定价、CDS指数(CDX)的编制及CDS的监管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