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视新闻评论与“公共话语空间”建构——以栏目为例
【6h】

电视新闻评论与“公共话语空间”建构——以栏目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图表目录

第一章 研究现状与理论梳理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综述类

二、个案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理论框架

一、公共领域

二、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

第二章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界定及《新闻1+1》栏目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功能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界定

一、新闻评论的功能

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界定

第二节 《新闻1+1》栏目介绍

一、“大主题+小话题’’(2008年3月24日-2009年3月24日)

二、民生定位不断凸显(2009年3月25日-2010年3月24日)

三、少国际,多国内;少高端,多民生(2010年3月25日-2011年3月24日)

第三章 《新闻1+1》栏目分析

第一节 栏目选题分析

一、评论对象分析

二、评论指向分析

三、评论主体分析

第二节 栏目形式分析

一、栏目形式的界定

二、栏目形式的特点

第三节 栏目话语分析

一、研究说明

二、文本分析

第四章 同类节目比较——凤凰卫视《时事开讲》

第一节 《新闻1+1》与《时事开讲》的不同点

一、新闻题材不同

二、节目形态不同

三、节目定位不同

四、对公共话语空间的影响不同

第二节 《时事开讲》对《新闻1+1》的借鉴作用

一、多话题——新闻热点更全面

二、国际视野——评论视角更开阔

三、深·独——评论观点更深入

第五章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影响公共话语空间构建的关键点

第一节 新闻事件的扩充者

一、提高新闻敏感度

二、注重速度与效度的平衡

三、利用技术手段拓展话语空间

第二节 舆论意见的引导者

一、打造专业的评论员队伍

二、整合多方观点

第三节 评论视角的启迪者

一、重视特色观点的表达

二、充分利用多种信息源

结语

附录:《新闻1+1》栏目话题汇总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新闻评论作为直接表达意见的一种有效形式,始终是媒体关注的重点。随着媒体竞争的不断加剧,评论在树立媒体品牌,突出媒体特色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凸显,新闻评论成为媒体谋求自身发展的重要阵地。它在传递观点意见、推动信息交流、引导社会舆论、促进社会进步、建设公共空间等方面的作用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纸媒一直是新闻评论的主力军,然而纸媒评论虽然深刻、尖锐,但由于评论模式的限制,始终难以摆脱精英意识的束缚,它或许能为社会表达提供观点,但却不能成为公共话语空间构建的主战场。近年来,高互动性、高参与性的网络为新闻评论开辟了新的舞台。但由于匿名性、网民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网络评论中往往混入了过多的干扰性信息,真正有价值的意见常常被淹没在海量的情绪宣泄之中,公共话语空间的作用难以发挥出来。
  作为影响力最大、受众范围最广的电视媒体在评论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可以扭转长久以来被忽视的局面,充分挖掘其在新闻评论领域的功能和价值,那么不仅可以弥补纸媒评论和网络评论的弊端,而且还可以推动新闻评论的新发展。
  本文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新闻1+1》开播三年以来的节目(2008.03.24-2010.03.24)内容从评论选题、评论指向、评论时效、评论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在“公共领域”理论框架指导下,总结归纳出《新闻1+1》所体现出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特性。进而将《新闻1+1》与同类型节目——凤凰卫视《时事开讲》进行对比,探讨异同,使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最后,基于以上研究成果得出结论,找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建构公共话语空间的关键点,即新闻事件的扩充者、舆论意见的引导者和评论视角的启迪者。通过内容的逐步深入,电视媒介“公共性”和“批判性”的潜质更加明朗,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与公共话语空间构建二者之间的关系也逐渐清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