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合作的地方性实践:一个村庄里的关系网络、经济组织与道德世界
【6h】

合作的地方性实践:一个村庄里的关系网络、经济组织与道德世界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1.1.1 “发现”合作

1.1.2 复杂情感下的田野

1.1.3 渴望站在人类学者的角度

第二节 研究回顾

1.2.1 乡村社会关系研究

1.2.2 农民组织化与小农意识研究

1.2.3 农村合作组织研究

第三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1.3.1 合作

1.3.2 关系与人情

第四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H村印象与田野方法

第一节 H村印象

2.1.1 H村田野描述

2.1.2 拟亲化的社区

2.1.3 奶牛工作相关事宜

第二节 田野方法

2.1.1 参与观察

2.1.2 深度访谈

第三章 合作的演变与组织的运作

第一节 合作的演变

3.1.1 合作的范围与形式

3.1.2 合作中的情感因素

3.1.3 合作中的性别角色

第二节 组织的运作

3.2.1 合作组织的成立

3.2.2 组织的结构与安排

3.2.3 日常中的运作

第三节 市场带来的风险和新认识

3.3.1 市场中的地位不平等

3.3.2 村民与组织的新认识

第四章 村委会的领导作用

第一节 组织合作的直接倡导者

4.1.1 村委会的领导作用

4.1.2 有作为的集体

4.1.3 公关的艺术

第二节 尴尬的地位

4.2.1 服从

4.2.2 民怨

4.2.3 问题

第三节 乡村精英

4.3.1 角色与期待

4.3.2 个人魅力与实践

第五章 企业与公司的参与

第一节 企业与公司的进入

5.1.1 八九十年代的萌芽

5.1.2 不断尝试的阶段

第二节 合作模式的转变与潜在不稳定因素

5.2.1 合作模式的转变

5.2.2 模式中潜在的不稳定性因素

第三节 外部风险与“三鹿事件”

5.3.1 “敢做敢干”却无法承担的家户

5.3.2 “三鹿事件”

第六章 国家和政府的角色

第一节 合作的推动者

6.1.1 政府对合作的推动

6.1.2 国家和政府扮演的角色

第二节 合作的保障者

6.2.1 物质经济上的支持

6.2.2 法律制度上的保障

第三节 合作的障碍

6.3.1 政府管理的困境

6.3.2 角色的定位失败

第七章 结论:关系网、农民组织化与地方性道德世界

第一节 关系网络的力量

7.1.1 关系的强化

7.1.2 人情更胜于关系

第二节 农民组织化与农民的主体地位

7.2.1 组织化的发展

7.2.2农民的主体地位

第三节 地方性道德世界的重建

7.3.1 新型集体主义

7.3.2 新兴个人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本论文是对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农村奶牛合作组织中合作现象的民族志田野研究。在田野调查所得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农村奶牛合作组织及日常之中的合作行为和事件进行田野式的记录,一定程度上呈现了农村合作组织及农村合作现象的概貌,并且对包括村上奶牛合作组织、奶户、村委会、公司和企业以及国家和政府等不同的主体及层面进行了人类学的描述。在此过程中,力求站在农民的视角,也即人类学中的“主位”视角,展示了村庄合作中的关系与人情、农村组织化、集体主义与地方性道德等方面内容和文化现象。
  首先,H村奶牛合作组织的成立和发展表现出很多新的特征,对H村社会的各个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实地调查获取的“地方性知识”,本文呈现了以文本记录的关于农村合作的相关事实。这些事实在深一个层面上为人们提供了解读农村合作现象的资料。研究认为在农村合作中关系与人情起着很大的作用,但人情更胜于关系。
  其次,从国家和政府的角色层面,同时注重社会变迁的视角,在调查的资料中发现对于农村合作组织和农村的合作实践里农民的组织化的状况。在农村合作组织的成立和运作过程当中,村委会、国家和政府层面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但是必须从根本上让农民在农村合作组织当中起到主导的作用。
  最后,在调查农村合作组织及日常合作的人类学事实当中,发现与过往对农村社会的分散性、个体性及无功德个人兴起的认识不同,并认为农村社会正在形成一种新型集体主义以及新兴的个人与价值观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