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批评与社会学的使命——麦克·布洛维的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和公共社会学研究
【6h】

社会批评与社会学的使命——麦克·布洛维的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和公共社会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社会学的危机与拯救

二、乌托邦的“困境”与“出路”

三、社会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交互关系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一、国内学界对布洛维学术思想的推介

二、国内学界对布洛维学术思想的应用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

一、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从“学术工人”到“传道者”

第一节 布洛维的学术发展与智识成果

一、“学术工人”——工厂民族志实践

二、拓展个案研究——反思性科学方法论

三、重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马克思主义

四、“传道者”——倡导公共社会学

第二节 一位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关怀

第三节 布洛维研究旨趣的转向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社会批判与社会学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重构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 社会学马克思主义

一、劳动过程研究——把工人带回阶级分析的中心

二、发现“社会”——把社会还给社会主义

第三节 规范化的马克思主义

一、理解国家社会主义

二、展望真实的乌托邦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公共社会学与社会学的使命

第一节 公共社会学的提出

一、社会学的劳动分工

二、公共社会学的多样性

第二节 公共社会学的时代

一、第三波市场化呼吁全球维度的公共社会学

二、“第二次大转变”与“社会”的意义

第三节 作为社会学道德心的公共社会学

第四节 通往真实乌托邦之路径——公共社会学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反思性科学模式与拓展个案方法

第一节 反思性科学模式

一、界定反思性科学

二、两种科学模式的意涵

第二节 拓展个案方法

一、拓展个案方法之滥觞

二、重建拓展个案方法

第三节 重访田野的反思民族志研究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走向对社会和社会学的新理解

第一节 布洛维的学术思想体系及其内在逻辑

一、一种批判社会思想的基本思路

二、一种哈贝马斯社会哲学思想的“社会学化”方案

三、一种解放的社会学

四、一种马克思主义的激励

第二节 布洛维的主要学术贡献及其局限性

第三节 对布洛维社会学思想的中国化解读

一、中国社会:“世界工厂”与产业工人阶级重构

二、中国社会:位于两次“大转变”交汇点上

三、中国社会:没有“社会”的社会主义

四、走向社会重建之路

五、中国呼唤公共社会学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布洛维的个人履历与作品

附录二 布洛维大事记

致谢

个人简历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面对席卷全球的第三次市场化浪潮以及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社会学与马克思主义该如何应对这样的危机与挑战?在二十世纪末期全球共产主义遭受重创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所勾画的美好蓝图是否还能够指行动?古典社会学致力于解释迈向市场经济的第一次“大转变”,那么,社会学如何应对马克思根本没有预言过的第二次“大转变”?这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教授麦克·布洛维的研究实践与思想试图要解答的问题。
  作为美国社会学会2003-2004年度的主席,布洛维不仅是一位以质性研究著称的社会学家,而且是一位明言的马克思主义者。这在长期以量化研究和非马克思主义传统为主流的美国社会学界,无疑是不同寻常的。而其学术思想与实践近年来影响日盛,并引发跨学科和国际性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更是意味深长。迄今为止,国内学界尽管已注意到布洛维的独特性,并译介了其部分成果,但仍鲜见有系统深入的研究。因此,从整体上评介布洛维的学术思想,不仅是理论上所必需的,以填补国内对布洛维系统性研究的缺佚,而且了解布洛维的学术实践与思想对分析研究中国社会发展现状与趋势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本研究的主要任务包括两大部分,其一,通过研读相关文献,系统地介绍、梳理布洛维的学术实践与思想。首先勾勒出布洛维的学术成果的整体轮廓;其次对布洛维学术成果的主要组成部分:劳动过程研究、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公共社会学主张、反思性科学模式与拓展个案方法等分别进行比较系统的介绍与评析;然后再对布洛维的学术思想进行一个整合与提炼,总结布洛维学术思想的基本思路、要点及其学术贡献等。本研究的第二个任务是,结合中国社会与社会学的发展实际,探讨布洛维的学术思想与实践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本文首先梳理了布洛维的学术实践脉络。按其智识形成历程,布洛维的学术实践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作为“学术工人”的工厂民族志实践;第二,以“拓展个案方法”为核心的反思性科学方法论总结;第三,以“社会”为核心概念的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第四,作为“传道者”对公共社会学的推广。布洛维的研究旨趣发生过两次转向,其一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分析从关注微观层面上的“甘愿”制造机制转向关注宏观层面上处于国家与市场之间的“(公民)社会”;其二是从对世界的解释转而号召社会学者们通过公共社会学来实践对世界的改变。“民族志”、“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和“公共社会学”三部分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贯穿布洛维学术始终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关怀。马克思主义是其理论出发点与目标,反思性民族志是方法,实在的乌托邦则是方案,而这些又最终统合于公共社会学所希冀的社会学家对于激进社会变迁的推动。
  布洛维的学术成果可概括为三大主题。首先是社会学马克思主义主题。这一主题又包括三个方面的研究:第一,工厂民族志研究。布洛维通过长期且成果卓著的工厂民族志研究,分别考察了各类社会形态下的“生产政体”,并在此基础上对发达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矛盾再生产机制,国家社会主义的转型提出了独到的解释;第二,构建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在对葛兰西与波兰尼的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之上,布洛维从社会学中借用“社会”的概念,从而发展出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第三,修正与重建马克思主义。布洛维用三个新的命题来替代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历史命运的三个命题。他完善了解放替代的规范理论,提出了展望“真实乌托邦”的行动议程,指出了一种超越资本主义的实践可能性。布洛维的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重新构筑的马克思主义,为批判资本主义、超越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规划,提供了一个具有说服力的理论解释与实践方向。
  其次是公共社会学主题。公共社会学是布洛维近年来主要的研究活动内容,也是目前布洛维学术影响力中最活跃的主题。关于这一主题,本研究将首先介绍布洛维关于公共社会学主张的主要内容。基于“面向谁的社会学”与“关于什么的社会学知识”两个维度,布洛维把社会学内部劳动分工为专业、政策、批判与公共社会学四种类型。第二,本研究将揭示布洛维提出公共社会学的时代背景。在布洛维看来,在第三波市场化浪潮与第二次大转变的背景之下,市场专制主义与国家暴政联手对社会进行挤压,与之抗争的关键取决于公民社会的发展,社会学自身的利益同样也在于对公民社会的捍卫中;社会学家应承担起发掘并培育公众,构建公民社会,探究真实的乌托邦方案的责任,并推动超越资本主义的可能性实践。第三,本研究还分析了布洛维提出公共社会学主张的学科发展背景。最后,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公共社会学不仅是拯救社会学的一种方案,也是保卫社会,进而保卫社会主义的一条路径。布洛维的公共社会学主张,实际上提出了社会、社会学与社会学家在这个进程中所承担的使命命题。
  本研究还对布洛维的反思性科学模式与拓展个案方法这一方法论主题进行了介绍与评析。反思性科学模式与拓展个案方法是贯穿布洛维研究实践与思想脉络的方法论与认识论基础,按照布洛维自己的观点,是方法的取向决定了他所关注与研究的问题类型。
  在系统介绍和梳理布洛维学术成果各组成部分的基础上,本研究最后对其学术思想进行了整合与提炼,进而揭示出布洛维的学术实践脉络、思想体系和价值关怀的内在逻辑。本研究认为,布洛维的成果中包含有一个连贯的思想体系。他从对社会的理论反思出发,通过拓展个案研究提出其批判社会理论(社会学马克思主义),进而上升到元理论层面(倡导公共社会学),并最终建立关于社会与社会学关系的一般理论。布洛维思想体系的核心就是社会学与社会的相互介入关系:社会学的思想成就促进了对社会的认识和批判,而社会的变迁也推动社会学不断改变自己的形象和使命。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反映了他对社会学如何批判性地介入社会的价值关怀,而公共社会学则是他深思熟虑社会学如何更好地回应社会转折的理论结晶。
  本研究还提炼出了布洛维社会批判思想的基本思路:先进资本主义的社会再生产存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上的机制保障,微观层面上即生产过程中“甘愿”的制造机制;宏观层面上即处于国家与市场之间的“(公民)社会”;而“甘愿”机制与“社会”正是导致先进资本主义“持久性”与国家社会主义“脆弱性”的原因。通过“(公民)社会”这一核心概念,布洛维不仅解构了先进资本主义,而且建构出超越资本主义进而实现民主社会主义的替代可能性。本研究认为,布洛维通过“(公民)社会”作为载体或者结构性媒介,提出了一种对哈贝马斯社会哲学思想“社会学化”的阐释方案;此外,作为一个坚持社会批判取向的马克思主义者,布洛维抱持着一种批判的激进建构立场,而他的公共社会学是一种解放的社会学类型。
  接下来,本研究分析了布洛维的主要学术贡献及其局限性。第一个贡献是,针对社会学与马克思主义这两门学科的当代危机与困境,布洛维都提出了解决方案。尤其是,他通过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把二者结合在了一起,这是一个极富创见的理论突破。一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布洛维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改进了马克思主义对当代政治、经济、社会解释的适用性。另一方面,布洛维提出并推广公共社会学,提出了一个拯救社会学的解放的、行动主义的学科取向。第二个贡献是,布洛维关于工厂体制的研究实践与卓越成果激励了众多学者从事劳动社会学的相关实践研究。最后,他首创或发展的一些富有成果和有启发性的概念,为社会学与社会科学增添了新的想象力。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布洛维拘囿于马克思主义的传统也带来了某些局限。在经验研究方面,他因过于专注于劳资关系(生产中的关系)而忽略了社会结构的更多层面,民族志和拓展个案方法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他的历史视野。而在理论研究方面,布洛维始终站在主流社会学之外,没有也无意深入马克思主义传统之外的社会学理论流派和思想传统内部做专门的比较考察,这使得他的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和公共社会学主张更像是一种意识形态。
  在最后部分,本研究结合中国社会与中国社会学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了布洛维学术思想在中国的适用性。布洛维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对于处在两次“大转变”交汇点上的中国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公共社会学主张一方面契合了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同时也是我国社会学学科建设中一个重要的学术取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