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次货危机后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策略——以台湾市场为例
【6h】

次货危机后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策略——以台湾市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图目录

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店头市场交易之问题

二、衍生性金融商品之设计复杂,以致风险评估与评价困难度高

三、未能充分揭露与公允价值会计之影响

四、监理制度之问题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次贷事件回顾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次贷事件回顾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信用衍生品方面

二、有关金融监理文献方面

三、公允价值会计揭露规定

四、信用评等文献

第三章 后次贷风暴产生信用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契机

第一节 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

一、宏观经济政策

二、个别金融机构

三、金融法规制度

第二节 对全球信用衍生品市场影响

一、金融危机发生当时信用衍生品市场变化情况

二、发生后信用衍生品市场变化情况

三、次级房贷风暴期间对台湾金融市场影响

第三节 发展信用衍生品的契机

一、展望未来全球信用衍生品市场发展趋势

二、台湾信用衍生性商品发展

三、信用衍生品发展的契机——风险控管

第四章 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对信用金融商品市场交易及规范之探讨

第一节 信用衍生品之创造与评价

一、信用违约交换(Credit Default Swaps,CDS)

二、担保债券凭证(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CDO)

三、信用指数(CDX Index)

第二节 信用衍生品之交易动机及交易情形

一、信用衍生品之交易动机

二、信用衍生品之交易情形

第三节 信用衍生品交易之市场规范

一、由美国保险集团(AIG)之倾圮看信用这约交换之市场规范

二、危机发生后之立法改革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信用衍生品结算集中化

第一节 店头市场集中结算与结算机构之源起

第二节 集中交易对手(Central Counterparty,CCP)

第三节 集中交易对手结算之安全机制及经济功能

一、集中交易对手结算机制协助稳定金融海啸之功效

二、集中交易对手结算机构之财务安全机制

三、集中交易对手结算机制之经济功能

第四节 先进国家推动店头衍生品集中交易对手结算之立法

一、美国制订严格的店头衍生性商品管理法规

二、日本修正现行法规

第五节 台湾建立结算会员制度及集中结算中心之建议

第六章 信用衍生性商品会计处理之探讨——台湾为例

第一节 金融衍生性商品会计处理迷思

一、公允价值法

二、成本市价孰低法

第二节 现行会计处理之疑义——台湾金融业投资CDO为例

一、金融资产之分类

二、有否嵌入式衍生性商品

三、减损

四、债务商品与权益商品会计处理比较—以equity tranche为例

第三节 信用衍生品与会计相关之契约探讨

第四节 风暴后台湾实施公允价值会计应注意事项

一、公允价值衡量规范

二、关于公允价值的评价技术

三、公允价值衡量的等级

四、不具流动性之金融工具处理规范

第五节 小结

一、系统性风险主管机关管理

二、会计相关应对措施

第七章 信用评等机构之监理

第一节 信用评等机构对信用衍生品交易之影晌

第二节 评级制度的检讨

第三节 信用评等机构在信用衍生品创建中之角色

一、信用评等机构(CRA)的角色

二、金融资产证券化之信用评等等级

三、信用评等流程

第四节 信用评等机构之发展背景及未来发展策略——以台湾为例

一、信用评等机构于相关规范上之应用

二、信用评等机构之检讨

第五节 小结

一、国际信用评等机构之调整与检讨

二、对信评机构及主管机构探讨建议

第八章 衍生产品金融监管

第一节 美国与各国央行之金融危机之管理与应对

一、美国联准会(Federal Reserve)

二、欧洲中央银行(European Central Bank,ECB)

三、英国中央银行(Central bank of the United Kingdom)

第二节 全球金融监理改革之方向及启示

一、全球金融监理改革之方向

二、全球金融监理改革之启示

第三节 对金融主管单位监管之相关建议——以台湾为例

第四节 金融危机后的信用衍生市场监管建议

一、美国金融改革法案立法过程

二、推动衍生产品合同的标准化的情形

三、建立CCP清算机制

四、改善对市场和产品的监督调节

第五节 未来监理方法改进之提议

一、强化管理衍生性金融商品之法规架构

二、引进客户分级管理制度,健全交易秩序以保障投资人权益

三、加强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市场之基础建设

四、提高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透明度

五、强化金融机构对衍生性金融商品之风险控管

六、加强各国金融监理合作

第九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金融商品的规划

二、发展方向建议

三、中国大陆发展信用衍生商品方向建议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次贷风暴自2007年初发生至2009年底结束后,无论是学术上或实务界对于风暴发生的原因多所探讨,就金融商品而言,信用衍生品无疑是原凶;然翻开金融商品发展史,信用衍生品的发展就是完整金融商品的最后一块拼图。也因此,此次危机受创最重的就属那些欧美高度金融发展国家;相对的,一些金融发展较落后的新兴市场如台湾及中国大陆等,损失就较轻;然此次危机不也是提供这些经济体一次提升金融商品完整性的机会。
  从信用衍生性商品发展史中得知,除了此次的危机外,信用衍生品毕竟还发挥了很多正面作用,有很多企业和金融机构通过它,有效规避了风险。本次金融危机中,信用衍生性金融商品肇祸之原因,在于缺乏有效之交易规范与监理机制,包括OTC市场不易控管交易对手风险且缺乏透明度;商品设计复杂以致风险评估与评价困难度高;未能充分揭露与公允价值会计;以及多元化但效果不彰之监理管辖权责等。
  信用衍生品作为信用风险转移工具本身不是导致本次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只是整个风险传导链条中的一环。信用衍生品经历了金融风暴的洗礼后,必须重朔市场架构和运行机制才能使信用衍生品的功能得以实现。以信用风险管理为主要目的的基础信用衍生品对于增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工具与能力、完善信用风险定价机制、推动机础信用市场发展以及协助监管预警具有十分积极作用。
  次贷的危机是不是一个停止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理由,更不是停止发展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借口。相反的,危机就是转机。事实上,信息透明度和适时披露的重要性,对于建立一个健全信用衍生品市场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随着国家面临严重的经济挑战的时期。本文试图从完善的交易、清算机制安排和完整的金融监理等方向深入研究,提供一个信用衍生品市场得以平稳发展的制度,并对海峡两岸提出持续发展的策略跟执行建议,让金融创新持续进行并维持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