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9世纪俄罗斯小说中的“天使”与“妖妇”
【6h】

19世纪俄罗斯小说中的“天使”与“妖妇”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中文摘要

译文摘要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天使”与“妖妇”理论术语

第二章 19世纪俄罗斯小说中若干“天使”形象

1.普希金笔下的塔季扬娜·拉林娜

2.屠格涅夫笔下的纳塔莉亚与利扎

2.1.《罗亭》中的纳塔莉亚·拉孙斯卡娅

2.《贵族之家》中的利扎·卡利京娜

3.托尔斯泰笔下的娜塔莎·罗斯托娃

4.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索尼娅

第三章 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若干“妖妇”形象

1.屠格涅夫笔下的瓦尔瓦拉与波洛佐娃

1.1.《贵族之家》中的瓦尔瓦拉

1.2.《春水》中的波洛佐娃

2.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纳斯塔西娅·菲利波夫娜

3.列斯科夫笔下的卡捷琳娜·伊斯梅洛娃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俄罗斯文学画廊中闪耀着一大批女性形象,她们各具风姿、耐人寻味。19世纪俄罗斯经典文学中更是不乏被浓墨重彩塑造的经典女性形象。19世纪俄罗斯社会的发展状况客观决定了它具有父权制社会的显著特征,而身处其中的男性作家在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上则必然带有男性中心主义倾向。
  本论文尝试借运用女性主义批评中的“天使”和“妖妇”术语,借助女性主义批评方法,结合社会学批评和文本细读,对19世纪俄罗斯小说中的若干经典女性形象进行重新解读。在理论术语方面,我们使用“天使”和“妖妇”术语,尝试在俄罗斯文学语境中审视类型化的“天使”与“妖妇”形象,通过对“天使”和“妖妇”的俄文词语进行语义学分析,丰富女性主义批评中“天使”与“妖妇”的理论内涵。男性作家的有色眼镜使我们很容易抽取到这一时期内刻板化的被理想化的女性形象和刻板化的被妖魔化的女性形象。我们选取了普希金笔下的塔季扬娜·拉林娜、屠格涅夫笔下的少女形象利扎和纳塔莉亚、少妇形象瓦尔瓦拉和波洛佐娃、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索尼娅·马尔梅拉多娃与纳斯塔西亚·菲利波夫娜、托尔斯泰笔下的娜塔莎·罗斯托娃、列斯科夫笔下的卡捷琳娜·伊斯梅洛娃,为读者展现这些形象的具体风貌,分析这些读者与作者心中的天使与妖妇形象的具体特征和成因,进而解构作家们的男性中心主义。
  通过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在天使序列中,“俄罗斯心灵”塔季扬娜是作家为父权制社会女性树立的典范,她是纯洁的少女、忠诚的妻子,纳塔莉亚·拉孙斯卡亚被男性启蒙、被男性拒绝后又回归原来的生活秩序,利扎·卡利京娜为了赎去爱有妇之夫的罪、为了履行义务(долг)而皈依修道院、压抑自己的情感,娜塔莎·罗斯托娃从天真、纯洁、能够复活男性人物的生活、具有自然性格的少女转变为只关心丈夫的“雌性动物”,索尼娅作为作家世界观的符号,缺乏女性真正的情感体验和反应,她用自己的巨大牺牲来拯救家庭、拯救男主人公。“天使”形象都被严格限制在男性中心主义的制表框内:她们被动并顺从,奉献并牺牲,她们的选择要符合男性的利益和需求。
  在妖妇序列中,瓦尔瓦拉自私、唯利是图、破坏他人良缘、沉迷个人利益满足;波洛佐娃是放荡、轻佻、诱惑男人并使其沉迷堕落的“蛇蝎型女人”;纳斯塔西娅·菲利波夫娜性格扭曲堕落、抗争她所憎恨的男人;卡捷琳娜·伊斯梅洛娃集野性的残暴、自私的本能于一身从而谋杀他人。男性作家在塑造这些形象的时候,着意妖魔化这些形象不符合男性利益和需求的部分:她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放荡而主动,拒绝奉献和牺牲,与此同时,作家没有反映女性本源的体验和需求。身处父权制社会的男性作家在道德、男女关系、行为、性等方面对她们进行了妖魔化的刻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