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校园针对地震灾害的防灾避难功能适宜性设计研究
【6h】

校园针对地震灾害的防灾避难功能适宜性设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国内背景

1.1.2其他国家及地区背景

1.2研究动机

1.3研究目的

1.4研究意义

1.5研究范围

1.5.1灾害类型选择

1.5.2区域范围选择

1.6研究内容

1.7研究方法

1.8相关概念界定

1.8.1 校园

1.8.2地震

1.8.3防灾避难

1.8.4广义建筑学

1.9预期成果

1.10研究框架

第二章地震防灾避难相关理论研究

2.1地震灾害相关理论资料研究

2.1.1城市灾害

2.1.2地震灾害特征分析

2.1.3地震灾害发生后各阶段情况

2.2震灾避难行为相关理论资料研究

2.2.1 校园震灾情况下的环境认知理论

2.2.2震灾情况下的避难行为心理

2.3防灾避难空间相关理论研究

2.3.1 防灾避难场所相关概念

2.3.2国内外关于防灾避难体系的相关情况研究

2.3.3 国内外城市防灾避难规划现状

2.4“5.12汶川大地震”调查研究

2.4.1 地震及避难救灾时间序列分析

2.4.2震时群众避难行为调查研究

2.5小结

第三章校园防灾避难功能研究

3.1校园空间功能分析研究

3.1.1 校园空间内部功能

3.1.2校园与城市相互联系的功能

3.2国内外校园发展相关理论分析研究

3.3校园的功能优化发展及扩大化探讨

3.3.1校园功能的扩大化发展

3.3.2校园功能的扩大化是校园作为震灾时防灾避难场所的前提

3.4在震灾情况下校园的适应性发展

3.4.1 国内外校园在城市防灾避难体系中的作用

3.4.2校园作为防灾避难功能空间的重要性

3.4.3校园作为防灾避难功能空间的必要性

3.4.4校园作为防灾避难功能空间的可行性

3.5“防灾校园”概念提出及分析研究

3.5.1 “防灾校园”概念提出

3.5.2 “防灾校园”的范围

3.5.3 “防灾校园”的功能

3.5.4 “防灾校园”的特点

3.6小结

第四章 “防灾校园”建构要素选定

4.1“5.12汶川大地震”时校园作为避难场所调查研究

4.2“防灾校园”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4.2.1可达性:快速有效的到达

4.2.2安全性:安全的避难场所

4.2.3舒适性:较为舒适的临时避难生活

4.2.4合理性:合理有效的校园避难

4.2.5共存性:不受影响的灾后校园教学生活

4.3“防灾校园”的建构要素分析研究

4.3.1“边沿”

4.3.2“道路”

4.3.3“区域”

4.3.4“结点”

4.3.5“标志”

4.3.6“疏散流线”

4.3.7“设施”

4.3.8“防灾避难功能平面”

4.4小结

第五章所选片区防灾避难相关现状分析

5.1研究范围界定

5.2成都市西南交大校园周边现状分析

5.2.1区位分析

5.2.2道路交通分析

5.2.3功能分布分析

5.2.4校外开放空间分布分析

5.3西南交大校园内部基本情况分析

5.3.1 校园出入口分析

5.3.2校园功能布局分析

5.3.3校园道路交通分析

5.3.4校园开放空间分析

5.3.5校园公共设施分析

5.4小结

第六章校园作为震灾避难空间设计研究

6.1校园周边资源利用研究

6.1.1校园片区道路利用研究

6.1.2校园片区开放空间利用研究

6.1.3校园片区防救灾据点利用研究

6.2校园内部空间设计研究

6.2.1 “边沿”设计研究

6.2.2 “道路”设计研究

6.2.3 “区域”设计研究

6.2.4避难疏散流线设计研究

6.2.5校园内部公共设施设计研究

6.2.6校园避难空间平面设计研究

第七章“防灾校园”设计原则及方法研究

7.1“防灾校园”设计原则

7.1.1一般性原则

7.1.2特殊性原则

7.1.3 设计原则重要程度分类研究

7.2“防灾校园”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7.2.1 “防灾校园”避难层级

7.2.2 “防灾校园”防灾避难功能设计

7.2.3校园设施防灾避难设计

7.3确保原则及方法具有现实意义的建议

第八章实际案例分析研究

8.1都江堰聚源中学概况

8.2校园避难层级分析

8.3校园“边沿”形式分析研究

8.4校园交通体系分析研究

8.5校园开放空间分析研究

8.6校园资源分析研究

8.7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命及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尤其在城市地区,人口密集、经济繁荣,灾害造成的损失就更大。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力量十分渺小,根本无法消除它,但是我们可以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出发,采用一定的防灾措施及手段,努力减少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的损失。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使我们意识到应该从广义建筑学的角度正视城市防灾避难的课题。在这次地震中,学校受灾情况十分严重。有鉴于此,本研究试图探讨在今后学校建筑设计中,如何从广义建筑学的角度,扩展校园功能,将其作为震灾防灾避难功能空间。
   本文根据我国现实国情,结合其他国家的相关经验,从分析地震灾害、城市灾害、避难行为特性以及校园发展现状入手,探讨了在城市中校园作为震灾时防灾避难场所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及可操作性,论证了“防灾校园”作为城市整体防灾系统的组成部分的适宜性。同时,本文通过以西南交大九里校区及其周边片区为例,从校园周边资源利用、校园布局原则、防救灾体系设置以及功能设计、避难功能平面设计等方面,结合现有资源,分析研究了在广义建筑学范畴内作为“防灾校园”的校园空间设计原则及手法,提出了校园在新形势下应该具有相应的功能优化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