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成渝经济带的形成和发展研究
【6h】

成渝经济带的形成和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区域经济带相关理论研究

1.2.2关于成渝经济带的相关研究回顾

1.2.3关于经济带发展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

1.3本文主要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

第2章 经济带的形成与发展机理

2.1经济带的界定及其基本要素

2.1.1经济带概念的界定

2.1.2经济带的三大基本要素

2.2经济带的形成、演变和发展机理

2.2.1经济带形成和演变的主要过程

2.2.2经济带的形成和发展的根本源动力

第3章 成渝地区已形成较为典型的城市集群经济带

3.1成渝经济带的范围和定位

3.2区域内已形成较为典型的城市集群经济带

3.2.1以成都、重庆为双核的城市密集群的迅速发展

3.2.2区域内产业体系与产业带的深化发展

3.2.3区域内综合交通体系的构建和不断完善

3.2.4成渝经济带的形成发展的主要历史进程

3.3成渝经济带具备成为中国第四增长极的发展趋势

第4章 成渝经济带发展的SWOT分析

4.1 SWOT分析模型及成渝经济带SWOT分析

4.1.1 SWOT综合分析模型概述

4.1.2成渝经济带区域发展SWOT分析

4.2成渝经济带发展中具备的发展优势

4.2.1共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宏观政策优势

4.2.2以成都、重庆为双核的密集城市群的迅猛发展

4.2.3具备产业协作、资源互济的产业资源优势

4.2.4具备立体交通网络的区位交通优势

4.2.5具备厚重的历史文化优势

4.3加快成渝经济带建设面临重大的历史机遇

4.4成渝经济带发展中存在的劣势和不足

4.4.1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相比发达地区存在明显差距

4.4.2区域发展不均衡,统筹发展难度较大

4.4.3体制机制性障碍较为突出,容易产生“挤出效应”

4.4.4市场化、开放化等程度低,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4.4.5非市场化竞争较突出,地区、行业分割严重

4.5成渝经济带发展中面临的威胁和挑战

4.5.1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者之间内生矛盾产生的对立和冲突

4.5.2面临其他快速发展区域的外部竞争和挑战

第5章 加速成渝经济带发展的构想与对策

5.1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一体化

5.1.1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5.1.2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统筹城乡发展目标统一起来,促进共同发展

5.2加快行政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降低交易成本

5.2.1打破行政壁垒,全方位、多层面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合作共赢

5.2.2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积极建立规范化、服务型政府

5.3完善区域立体交通网络,建设现代交通走廊

5.3.1以区域整体共同利益为着眼点,充分利用长江水道资源

5.3.2完善区域内立体交通体系,加快对内对外大通道建设

5.4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积极发展县域经济,打造次级增长极

5.5加强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加快建立统一市场

5.6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合作,共同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5.6.1共同推进对“两高一低”产业的治理和环保改造

5.6.2共同争取国家对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保护工程建设的支持

5.6.3逐步建立长江上游地区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5.7加强对外开放和经济分工合作,共同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2005年2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要贯彻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方针,把现有经济基础较好、区位优势明显、人口较为密集、沿交通干线和城市枢纽的一些地区,作为西部开发的重点区域,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这是我国区域发展和城市经济带建设中重要的政策性指导思想。2005年10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成渝经济区第一次被纳入全国四大经济板块之列。
   2007年6月,成都和重庆同时获准成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并赋予两地率先对中国统筹城乡发展重大政策先行试点的权限,成渝经济带的发展正式上升为全面的、紧密联系国家全局发展的战略部署,这为成渝经济带的全面形成和加速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历史契机。
   成渝经济带区域是我国西部经济活动最集中、产业经济最发达、经济密度最高、科技力量最雄厚的区域,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以成都、重庆两个中心城市为双核的城市密集群迅速发展,城市集群产业体系和产业带不断发展壮大,区域内立体综合交通体系不断完善,更是以占全国1.7%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占西部三分之一、全国近6%的经济总量并在不断扩大,从这一角度来说,成渝经济带已具备成为我国第四增长极的基础和实力。
   本文主要采用SWOT优劣势分析方法。首先,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总结本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经济带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并进行评述,奠定了文章的理论基础,并对细节上的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发。第二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包括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第二章主要从经济带形成、演变和发展的机理这一角度,深入分析了影响经济带形成和发展的三大主要因素,它是第三、第四章的研究基础;第三章理论联系实际,从大中城市及城镇群、综合交通体系、产业体系的集聚和扩散这三个经济带形成和深化发展中三个最基本影响要素入手,论述成渝经济带已经形成较为典型的城市集群经济带;第四章是本文的根本决策依据,将战略经济学中的SWOT分析模型运用到区域发展的优劣势分析中,深入探讨了成渝经济带在形成和发展中所具备的政策基础、经济产业、区位交通、城市集群、历史文化等五大发展优势和加速发展中所具备的历史机遇,也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行政体制机制障碍和所面临的内外部威胁等方面论述了本区域在发展中存在的发展障碍、不足和威胁等。第三部分包括第五章,这一部分是本文研究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所在,通过分析成渝经济带区域发展中具备的优劣势,找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加快行政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完善区域立体交通网络、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打造区域内部次级增长极、整合资源,共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以及扩大对外开放,建立内陆开放高地等七条政策措施建议,以备深入研究和决策参考。将战略经济学中的SWOT分析方法运用到区域发展的系统分析和研究中,通过系统全面地分析区域发展中所具备的优劣势、机遇威胁等实际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建议,这也是本文突出的创新所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