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美国散文诗的后现代叙事性研究
【6h】

当代美国散文诗的后现代叙事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Introduction

0.1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bjectives and Significance

0.2 The Literature Review on Contemporary American Prose Poetry

0.3 The Research Contents, Methods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Chapter One A Brief Survey of Postwar American Prose Poetry

1.1 The 1950s and the 1960s—the Poetic Diversity and Prose Poetic Renaissance

1.2 The 1970s and the 1980s—the Individual Writings of Prose Poetry in the Postmodern Context

1.3 The 1990s and the 2000s—the Postmodern Narrativity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Prose Poetry

Chapter Two The Personal Mental Inward Narration—the“Object”Prose Poetry

2.1 The Contemporary American“Object”Prose Poetry

2.2 The Narrativity of“Object”Prose Poems

2.3 The Postmodernity of“Object”Prose Poems

2.4 Rethinking Postmodern Narrativity—the Personal Mental Inward Narration

Chapter Three The Soul-Sublimating Philosophic Narration—the“Allegory”Prose Poetry

3.1 The Contemporary American“Allegory”Prose Poetry

3.2 The Narrativity of“Allegory”Prose Poems

3.3 The Postmodernity of“Allegory”Prose Poems

3.4 Rethinking Postmodern Narrativity—the Soul-Sublimating Philosophic Narration

Chapter Four The Fragmentary and Splitting Narration—the“Autobiography”Prose Poetry

4.1 The Contemporary American“Autobiography”Prose Poetry

4.2 The Narrativity of“Autobiography”Prose Poems

4.3 The Postmodernity of“Autobiography”Prose Poems

4.4 Rethinking Postmodern Narrativity—the Fragmentary and Splitting Narration

Conclusion

0.1 The Main Findings and Implications of Investigating Contemporary American Prose Poetry

0.2 The Current Limitations and Further Suggestions of Research

参考文献

AppendixⅠ:Chapter Two:Robert Bly’s“Object”Prose Poems

AppendixⅡ:Chapter Three:Russell Edson’s“Allegory”Prose Poems

Appendix Ⅲ:Chapter Four:Lyn Hejinian’s“Autobiography”Prose Poems

展开▼

摘要

散文诗是一种兼具诗歌表现力及散文描写性,语言押韵且富涵节奏等特征的现代抒情文类。作为一种新兴诗体,散文诗是异质文化中的一种共生现象,它的萌生是人类追求个性解放和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结果。十九世纪,法国成为世界散文诗的发源地,由诗人波德莱尔命名的“小散文诗”《巴黎的忧郁》奠定了现代散文诗的基本范式,使散文诗作为一种独立的文类由萌芽走向成熟。一个多世纪以来,散文诗在英、美等国不断地传播与演化,成为一种跨文体先锋写作形式,其主要表现为散文与韵文、诗歌与散文的融合与扬弃。一方面,它突破传统诗歌的规约,趋向于散文的自由与细腻;另一方面,它保留了诗歌的音韵、节奏甚至强化诗的色调与质地。当代美国散文诗历史主要由美国诗人、散文家和诗歌翻译家共同构建,其创作经历了自发到自觉阶段。在后工业化社会语境和意识形态下,散文诗日益成为当代诗人内在情绪和个人化修辞立场的外部呈现和有效载体。一批战后美国诗人的创作实践,丰富并拓展了当代散文诗的内涵与外延,衍生出风格迥异的散文诗变体。当代美国散文诗的发展与繁荣,深刻影响了战后美国诗人的创作思想和诗歌理论。罗伯特·布莱的“客体”散文诗透过诗人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心灵关照折射出人类对精神世界的探索;拉塞尔·埃德森的“寓言体”散文诗运用新超现实主义艺术手法及戏剧性的反讽与夸张,呈现出后现代语境下人类社会的矛盾、荒诞与疯癫;琳·何吉宁的“自传体”散文诗借助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理论大胆进行语言实验,颠覆传统直线性叙事,试图通过开放性的文本阐释后现代历史文化语境中的个体“身份”。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美国诗人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理论话语及诗歌写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追求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对自我经验的精准表达,当代诗人日益注重散文诗叙事话语的建构,将传统诗歌中的“宏大叙事”(grand narratives)降至为个体心灵向内的“小叙事”(little narratives)。这种“小叙事”的介入极大地丰富了散文诗“主情”的美学特质。有关当代美国散文诗理论批评研究始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主要从文体学、语言学和文本分析的角度,采用比较法或历时性研究方法,探究散文诗的历史源流及文体演变;解析美国自由诗散文化现象;阐释散文诗的“混杂性”(hybridity)、“异质性”(heterogeneity)和现代审美性;试图构建当代散文诗的阅读范式,引领读者感悟其内在哲理。当代美国学者布莱恩·麦克黑尔(Brian McHale)首次提出建构诗歌叙事学设想,开启了当代美国散文诗研究的新维度。当代美国散文诗叙事是一种后现代语境下的情绪表达,诗人在散文诗中如何处理叙事因素?散文诗叙事的自身规律是什么?散文诗的叙事手段、方法与其他文类的叙事有何异同?这些问题在散文诗研究领域或诗歌叙事学领域是值得探究的。因此,对当代散文诗后现代叙事性的研究有助于廓清散文诗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的发展和变化脉络;通过跨学科交叉研究,探讨散文诗与叙事的互动关系,对建构诗歌叙事学提供可能的理论和实践依据;进一步解读当代美国散文诗的后现代审美性和艺术特色,为我国散文诗创作和理论批评提供交流或学习平台。
  顺应当代美国跨文体写作潮流,散文诗呈现出的审美后现代性和叙事性已成为一种趋势。同时,后工业化时代加速了当代美国散文诗新文本的生成,其实践创作与理论话语得到进一步增强。在现有散文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引入弗朗索瓦·利奥塔“小叙事”术语及马克·柯里后现代叙事理论,采用跨学科归纳法与演绎法,运用叙事学原理,以当代美国“客体”、“寓言体”和“自传体”三种类型散文诗为研究对象,探讨后现代语境下的战后美国诗人的散文诗创作及散文诗“小叙事”话语的建构所体现出来的后现代叙事性特征。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简要介绍当代美国散文诗的发展现状。五、六十年代美国诗歌多元化趋势促使散文诗复兴;七、八十年代散文诗呈现出后现代语境下的多元化写作;九十年代至今,散文诗逐渐由边缘走向话语中心且突显出后现代叙事性。第二章以“客体”散文诗为例,探讨散文诗个体心灵内向叙事的建构,主要从诗人对叙事聚焦的巧妙处理和叙事话语的“杂语”、“多义”性入手。第三章以“寓言体”散文诗为例,通过分析人物对话、戏剧独白及书信体叙事模式,讨论散文诗升华灵魂的哲理叙事。第四章以“自传体”散文诗为例,从非直线性叙事策略、叙事话语的模糊性、叙事留白和平行化的叙事情节视角,阐释后现代散文诗的碎片化、断裂式叙事。
  通过战后美国散文诗发展现状及后现代叙事趋向性研究,可以预测未来的散文诗将走向多种文类的融合与跨越。散文诗内在独特的实验性、混杂性和颠覆性决定了它能够包罗万象,即可借鉴小说的叙事方式,注重人物刻画、话语模式和叙述视角的多重转换;也可采用电影蒙太奇手法、音乐节奏章法以及绘画艺术的色调;还可尝试融入戏剧舞台的艺术表现性和诗歌的叙事跳跃留白等等。当代美国散文诗的后现代叙事性不仅体现了散文的自由、舒放与灵活,且不失诗歌的抒情性、音律美与意境美。当代散文诗凭借其强大的语言生命力和丰富巨大的信息量,集抒情、叙事、后现代审美为一体,使其文本更具开放性和批判性,甚至使当代散文诗日益趋向反诗歌、反抒情和反文类。总而言之,当代散文诗的发展具有无限的可能性,通过后现代叙事话语的构建,将更多地体现出散文诗的包容性、个性化与多元化的趋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