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铁路运输基础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研究
【6h】

铁路运输基础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 铁路运输基础设备的概念

1.2 国内外铁路运输基础设备的管理模式

1.2.1 国外情况

1.2.2 国内情况

1.3 依托项目背景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的意义

1.6 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 传统铁路基础设备管理体系构成

2.1 机构设置

2.2 优缺点分析

第三章 生产力布局规划理论

3.1 生产力布局的概念

3.2 生产力布局规划理论

3.2.1 工艺专业化原则

3.2.2 对象专业化原则

3.2.3 综合专业化原则

第四章 维修管理一体化实验设计

4.1 实验的目的

4.2 实验的思路

4.2.1 总体原则

4.2.2 生产管理与专业管理原则

4.3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4.4 实验的具体设计

4.4.1 确定实验项目的实施地点及步骤

4.4.2 实验的机构设置

4.4.3 实验重点之一--职工兼职并岗培训与复合型干部培养

4.4.4 实验重点之二--配套规章制度建设

4.4.5 实验重点之三--生产组织过程推演

4.4.6 实验重点之四--配套激励考核机制

第五章 基础设备维修管理一体化可靠性分析

5.1 系统可靠性评价理论

5.1.1 串联系统的可靠性评价

5.1.2 并联系统的可靠性评价

5.2 系统任务分析与结构功能分解

5.3 铁路基础设备维修管理一体化可靠性综合评价

第六章 基础设备维修管理一体化实验成果

6.1 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达到预期目标

6.2 在提升管理效能方面达到预期目标

6.3 在保证设备质量方面达到预期目标

6.4 在改善结合部管理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

6.5 对其后的设备保障格局提供支持

6.6 实验中表现出的主要问题

6.7 后续实验思路设计

6.7.1 对内建设四个专业

6.7.2 对外再造两个流程

6.7.3 已经开始并计划开展的工作

结束语

本课题关键项点和创新点

主要研究成果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我国铁路运输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系统,基础设备的维修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的管理。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政企合一、网运合一的管理模式,存在成本过高、效率低下、结合部过多、用管修矛盾突出等问题,已经制约了铁路运输的发展。
  本文借鉴铁路发达国家基础设备维修管理改革经验,结合中国铁路建设、运营特点,从系统角度阐述了传统维修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和原因,提出了基础设备维修管理一体化的方案。论文运用可靠性理论通过建立可靠性逻辑框图,进一步对系统的可靠性与不可靠性进行模型化分析,以明确系统工作中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及系统的薄弱环节,制定预防措施,同时采用真实的数据进行系统的安全、效益性对比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