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攀枝花炳三区城市风貌中的建筑形态研究
【6h】

攀枝花炳三区城市风貌中的建筑形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原由

1.2 研究的背景与研究的内容

1.2.1 研究的背景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4.1 国外研究的现状

1.4.2 国内研究的现状

1.5 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建筑形态理论与它在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意义

2.1 建筑形态理论概述

2.1.1 建筑形态的理论发展沿革

2.1.2 建筑形态的理论建构

2.2 建筑形态在城市建设中的意义

2.2.1 建筑形态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2.2.2 传统山地城市中建筑形态表现模式

第三章 攀枝花市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况

3.1 攀枝花城市建设的历史沿革

3.1.1 1965年之前的城市建设状况

3.1.2 1965年-现在从工矿型城市建筑向工业性城市、现代化工业城市的转化 历程

3.2 城市发展过程中建筑形态的演变历程

3.2.1 1965年以前的建筑形态

3.2.2 1965年——1985年间的建筑形态

3.2.3 城市主城区各区域风貌特征

3.3 炳三区在城市建设中的位置和地位

3.3.1 炳三区的区位分析

3.3.2 炳三区的地形、地貌、现状特征

3.3.3 炳三区的规划布局分析

第四章 炳三区城市建设中已建成区域建筑形态分析

4.1 炳三区已建建筑的地理特征

4.1.1 已建建筑的区域位置分析和建设目标

4.1.2 已建建筑布局分析

4.2 炳三区已建建筑的建筑形态构成

4.2.1 已建建筑的梯度和台地高差分析

4.2.2 已建建筑的建构分析

4.3 建成区重要城市节点的建筑形态分析

4.3.1 已建区域一内的节点A建筑形态

4.3.2 已建区域二内交通节点B建筑形态

第五章 炳三区已建建筑建筑形态存在的问题及塑造的原则

5.1 炳三区已建建筑建筑形态存在的问题分析

5.1.1 地域特征不显著

5.1.2 建筑高度控制不当、城市天际线不突出

5.1.3 建筑与环境呼应不强、场所感缺乏

5.1.4 立面设计趋同化

5.1.5 建筑色彩层次不强,重点不突出

5.2 炳三区建筑形态塑造的原则和措施

5.2.1 建筑形态塑造的原则

5.2.2 建筑形态塑造的实施措施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攀枝花市(原名渡口市)位于川滇交界的金沙江和雅砻江汇合处,以富饶的矿产资源、罕见的水能资源、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气候资源而誉为“甲天下”的聚宝盆。1965年,在中央三线建设的号召下,开始在这里新建一座以冶金为主,兼顾资源开发新型的工业城市。
   1965年至今,岁月走过了48个春秋。攀枝花历经5次全面城市规划,从最初的工矿城市转变为今天的山水宜居的现代化工业型城市。它地处特殊山地环境,存在着坡度大、地势险,可修建面积有限等问题。作者梳理了城市建设的历程,并总结了过去城市风貌中的建筑形态;在本文研究重点炳三区建设中,分析已建建筑的地域位置、地形地貌等,通过对主要建筑的形态进行研究,总结了它们的建筑形态特征和存在问题,并得出作为现代工业城市和山地城市,建筑形态的塑造原则和措施;正值攀枝花第六次城市规划实行落实之际,为新的城市建设提出建筑形态塑造的建议与措施。

著录项

  • 作者

    庄红;

  •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 学科 土木工程与建筑(建筑)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陈颖;
  • 年度 201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TU984.114;
  • 关键词

    建筑形态; 工业城市; 矿产资源; 塑造原则;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