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浙江温岭长屿硐天不规则硐窟围岩稳定性研究
【6h】

浙江温岭长屿硐天不规则硐窟围岩稳定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地下工程的研究现状

1.2.2 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长屿硐天地质条件概述

2.1 气象水文

2.2 地形地貌

2.3 地层岩性

2.4 地质构造和区域地壳稳定性

2.4.1 区域地质构造

2.4.2 地质构造

2.4.3 区域地壳稳定性

2.5 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

2.5.1 水文地质条件

2.5.2 工程地质条件

2.6 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

第3章 长屿硐天不规则硐窟的分布及围岩变形破坏特点

3.1 硐窟分布状况

3.2 硐室结构特点

3.3 围岩变形破坏特点

第4章 长屿硐天不规则硐窟围岩稳定性分析

4.1 硐室整体稳定性评价

4.1.1 定性分析

4.1.2 定量评价

4.2 局部危岩体稳定性评价

4.2.1 危岩体分布概况

4.2.2 危岩体发育特征

4.2.3 危岩体破坏模式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浙江省温岭市长屿废弃矿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集建筑、工艺等用途的凝灰岩石材矿山,采石活动至少可上溯至一千五百多年前,20世纪70-80年代是长屿矿山采石活动的最高潮。长期的开采形成了约1.55km2的采石区,区内地表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并遗留了大量的地质灾害隐患。其中的华玄硐、华居硐矿硐历经几十年的开采和不规范的爆破,硐窟稳定性较差,亦常有崩塌等地质灾害发生,废弃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急要治理,一直到1998年政府下定决心停止开采。停止开采后,大量废弃硐窟作为一道人造景观,当地政府对其进行了治理开发,目前已成为国家级4A景区。为了扩大景区规模,拟对其他废弃硐室进行抢救性开发,而其中的硐室围岩稳定性和硐口边坡的稳定性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问题。
   本文根据对长屿硐天华玄硐、华居硐群地质条件的调查,以地面调查、测绘、工程勘查为主要手段,查明了硐窟内不规则硐窟分布及硐壁节理的发育情况。结合有限元分析大跨度围岩整体的稳定性,采用赤平投影分析了单个危岩体稳定性,进而对硐窟围岩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并得出如下结论:
   1、硐窟硐门部位发育有节理,岩体完整性较差,存在发生崩塌的可能性和危险性。由于调查区面积较大,岩体崩塌呈点式分布,各地段发生崩塌灾害的危险程度不同,规模不等。
   2、硐窟内围岩总体上较完整,硐室围岩整体强度较高,硐群在现状条件下整体稳定。硐室围岩中发育的少数结构面尚不足以导致硐群的整体失稳,但对局部岩体的完整性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局部的岩体崩塌可对其所在的硐室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在硐室的顶板、公共墙、围岩边角处以及在裂隙的端部、拐点、交汇点等处,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
   3、考虑到岩石的蠕变、风化、地震、人类工程活动等多方面因素的不利影响,应对应力集中的部位进行加固处理,避免局部围岩的破坏以及由此导致的更大范围的破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