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地震影响场及烈度衰减关系研究
【6h】

地震影响场及烈度衰减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第二章 地震影响场及影响要素

2.1 地震影响场

2.2 地震影响场直接输入法需要的信息

2.2.1 地震震级

2.2.2 震源

2.2.3 地震断裂带

2.2.4 烈度及烈度衰减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震烈度及烈度衰减

3.1 地震烈度

3.1.1 烈度

3.1.2.烈度影响因素

3.1.3 地震烈度表

3.1.4 烈度的应用

3.1.5 烈度等震线

3.2 烈度衰减

3.2.1 椭圆型地震烈度衰减公式

3.2.2 圆型地震烈度衰减公式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四川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研究

4.1 历史破坏性地震数据的采集

4.2 对搜集整理出的资料进行处理

4.2.1 数据分析

4.2.2 模型确定与计算

4.3 实验比较

4.3.1 以芦山地震为例

4.3.2 以炉霍地震(1973)为例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地震影响场的快速确定方法研究是地震烈度速报技术当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和2013年芦山大地震之后。目前地震预报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个难题,在地震预报尚未解决之前,地震烈度速报技术相当关键。如何在震后快速得到有效的烈度图,勾画出地震影响场底图,让震后救援力量分配的更加合理,震后损害降到最低成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要提高地震烈度速报,就必须快速得出地震后的地震烈度等震线图,即地震影响场。而地震烈度等震线图的得出需要的条件包括地震震级、震源的坐标、地震断裂带的破裂方向(地震烈度的影响要素)及使用的烈度衰减公式,本文系统的介绍了这些烈度影响要素以及已有的四川省烈度衰减公式的得出过程。地震烈度影响要素已经很容易第一时间得到,烈度衰减公式目前也已经有几个版本,但是现在使用的版本都是按照大区域划分的,比如将中国分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有中国东部烈度衰减公式、中国西部烈度衰减公式,或者按照省份划分,比如四川省烈度衰减公式、新疆省烈度衰减公式等,根据这些条件得到的地震烈度等震线图,一定程度上能符合地震发生后的损害情况。
  为了更好的贴近实际,得出震后受灾范围图,本文提出了将四川省再度进行分区,将四川省按照地域再度分为了四个区域(鲜水河断裂带、鲜水河其他区域、龙门山断裂带、其他区域)。再从网上搜集这些区域历史破坏性地震的资料,使用MATLAB这一工具,运用最小二乘、线性回归法,进行重新拟合,得出各个区域新的烈度衰减公式,使用GRAPHER展示得出的长短轴长度与烈度之间的关系并以龙门山地震断裂带上发生的芦山地震以及鲜水河地震断裂带上炉霍地震的作为实验对象,进行结果对比,结果发现根据本文研究得到的新的烈度衰减公式勾画的地震影响场更贴近实际。这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按照断裂带分区,越细微,越贴近实际震后的受灾情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