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地下水环境影响的过江隧道工程降水方案研究
【6h】

基于地下水环境影响的过江隧道工程降水方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工程概况

2.1 项目背景

2.1.1 项目外环境概况

2.2.2 隧道施工方案

2.2 地质背景

2.2.1 地层岩性

2.2.2 地质构造

2.3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2.3.1 地下水类型及赋存条件

2.3.2 含水岩组富水性

2.3.3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2.4 环境水文地质调查

2.4.1 原生水文地质问题调查

2.4.2 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

第3章 工程降水方案设计与优化

3.1 工程降水简述

3.1.1 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

3.1.2 均质含水层潜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

3.1.3 降水井计算

3.2 降水方案设计

3.2.1 工程降水目的

3.2.2 降水方式比选

3.2.3 初步降水方案设计

3.3 降水方案优化

3.3.1 优化方法的选取

3.3.2 优化模型

3.3.3 环境损益换算系数a1

3.3.4 最优化解法

3.4 小结

第4章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及预测

4.1 Visual MODFLOW地下水渗流数学模型

4.2 数值模型的建立

4.3 数值模型的识别与验证

4.4 圣莲岛过江隧道降水方案预测

4.4.1 初始渗流场

4.4.2 工程区渗流场预测

4.4.3 水位下降趋势预测

4.4.4 降水方案对周围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与保护

4.5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圣莲岛过江隧道施工开挖降水工程可能影响地下水的资源功能,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可能使区域内自然环境及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地下水流场系统的改变,引起内湖水位下降,居民饮用水供应困难等问题。
  本文结合工程地质背景及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对过江隧道工程降水方案进行了初步设计。通过工程降水方式的比选,项目选用管井井点降水方式,并根据其设计原理进行了初步降水方案设计,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本文将过江隧道分为三段进行了分段设计。考虑施工期间圣莲岛内湖与本项目管井降水的相互影响,圣莲岛出口段(LAK0+800~LAK0+1060)影响半径计算值为658m,影响半径较大对岛屿及内湖的地下水影响较大,因此通过目标函数法:以工程造价与环境经济损失之和最小建立目标函数,以基坑内水位降深、单井出水量大小为约束条件,求解最少的降水井、最小的抽水量对隧道出口段进行降水方案优化,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优化降水井布置进行预测,分析了隧道周围可能发生的地表沉降情况和区域地下水资源量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通过Visual MODFLOW对降水方案的水位降深预测可知,本项目降水方案影响半径与库萨金潜水公式计算出的降水影响半径基本一致,表示本项目降水方案可行。隧道出口优化段显示,沿着隧道出口方向地下水位降低幅度变缓,垂直与隧道出口两侧水位下降幅度相对较大,方案的优化避开了本隧道段降水对圣莲岛内湖的水位的影响,从最大程度上降低了隧道出口段井点降水对周围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使地下水水位的降低趋势发生变化,表示本项目研究的工程降水优化方案可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