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类型学视野下的汉日使役结构研究
【6h】

类型学视野下的汉日使役结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缩略语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 语料来源和标注说明

1.5 各章节安排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0 引言

2.1 汉语使役结构研究回顾

2.1.1 传统研究

2.1.2 基于语言类型学理论的研究

2.1.3 其他理论指导下的研究

2.2 日语使役结构研究回顾

2.2.1 传统研究

2.2.2 当代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研究

2.3 汉日使役结构对比研究回顾

2.3.1 汉日使役结构的系统对比研究

2.3.2 汉日典型使役结构的对比研究

2.4 本章总结

第三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介绍

3.0 引言

3.1 Causative

3.2 使役(causation)的本质

3.3 使役结构(causative construction)

3.4 使役动词(causative verb)

3.5 使役结构的类型

3.5.1 使役结构的形式类型

3.5.2 使役结构的语义类型

3.6 本章总结

第四章 汉日语使役结构的范围、类型及共性和个性

4.0 引言

4.1 汉语中的使役结构

4.1.1 传统中的使役结构及存在的问题

4.1.2 类型学视角下汉语中的使役结构类型

4.1.3 汉语使役结构的类型分布

4.2 日语中的使役结构

4.2.1 以往研究中的使役结构

4.2.2 日语使役结构的类型分布

4.3 汉日语中的使役结构类型的共性与差异

4.3.1 汉日语使役结构的类型共性

4.3.2 汉日语使役结构的差异与动因

4.4 本章总结

第五章 汉日使役结构语法关系表达手段的共性与个性

5.0 引言

5.1 被使者的编码模式

5.1.1 被使者的编码共性

5.1.2 日语使役句中被使者的编码策略

5.1.3 汉语中的被使者标志

5.2 使役句语法关系表现手段之语序

5.2.1 使役句的语序假设

5.2.2 对语序假设的验证

5.2.3 对使役句语序的解释

5.3 本章总结

第六章 汉日典型使役结构的句法语义表现

6.0 引言

6.1 使役的语义类型

6.1.1 类型学中的语义类型

6.1.2 本文所建立的使役的语义系统

6.2 使役结构中的语义参项

6.3 不同使役类型在汉日语中的表现手段及对比分析

6.3.1 直接使役

6.3.2 指示使役

6.3.3 允让类

6.3.4 因果使役

6.4 本章总结

第七章 汉日使役结构差异的类型学研究

7.0 引言

7.1 使役结构中的己然性研究

7.1.1 问题的提出

7.1.2 以往研究

7.1.3 使役结果实现的技术手段

7.1.4 使役动词对使役结果己然性的影响

7.1.5 对词源动词制约已然性的解释

7.1.6 小结

7.2 使役动词的语义地图模型

7.2.1 语义地图理论介绍

7.2.2 以往研究

7.2.3 使役动词的语义地图模型

7.2.4 使役动词语义地图的价值

7.3 本章总结

第八章 结论

8.1 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8.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一直以来,使役结构都是语言学各流派重要的研究课题。作为当代语言学的一门显学,语言类型学对使役结构的研究也取得了颇为瞩目的成果,其中Comrie、Dixon、Shibatani、Song等国外学者通过跨语言的比较,发现了使役结构在人类语言中的一些共性。本文正是在这些共性的基础上,探讨汉日语使役结构的共性和个性。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类型学上对使役结构中的一些现象尚未给予充分的重视,有的问题还值得进一步研究,如使役结构中的结果已然性问题、使役动词的语义地图等。本研究以汉日使役结构为对象,从使役的表达形式、使役结构中的语法关系、使役结构的语义系统三个方面展开对比,寻求两种语言的共性和个性,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探索使役结构的类型学共性。
  总体上,本研究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较为全面地总结了类型学关于使役结构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在前人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汉日语中的使役结构(使役的表达形式),比较了两种语言在表达使役时所采用的策略的异同。汉语使役结构类型较为丰富,日语相对单一。这主要是因为汉语句法历时变化较大,而日语则相对比较稳固。在表达间接使役时,汉语多使用分析型使役结构而日语多使用形态型使役结构,这是由两种语言的语序特征所导致的。
  (2)详细考察了汉日语使役结构中语法关系表达手段的共性和个性。个性方面汉语主要依靠语序而日语主要依靠形态,但在更深层次上日语还是依靠语序,因为语序自由的非使役句在相应的使役句中会表现得很不自由。跨语言的考察显示使役句的语序大多表现为:CA(使役者)→CE1(被使者1)→CE2(被使者2)……R(接受者)——P(受事)。这是人类语言的共性。另一方面,汉语和日语都有被使者标志。汉语中“把”是唯一的被使者标志,而日语有「を」、「に」、「から」等多个标志。通过语料库的调查发现,日语使役句中被使者标志的编码机制基本符合Comrie(1976)的格等级序列理论,但也存在反例。这些反例是语义的影响所导致的。
  (3)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按照类型学的研究范式较为客观地构建了使役的语义系统,即直接使役、强制要求、非强制要求、请求、许可、放任、因果七个次类。然后详细分析了汉日语典型使役结构在各个次类中的句法语义的共性和差异(具体见第六章)。
  (4)对汉日使役结构的对比结果进行跨语言的考察。文章先后探讨了使役结构中的两个现象:1)结果的已然性和2)使役动词的语义地图。跨语言的考察显示结果的已然性和使役动词相关,源于行为动词的动词通常具有已然性,反之则通常不具有已然性。该现象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做出较为合理的解释。

著录项

  • 作者

    李静波;

  •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

  • 授予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
  • 学科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金立鑫;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句法;
  • 关键词

    现代汉语; 日语; 使役结构; 语言类型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