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地城市湖、库污染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
【6h】

山地城市湖、库污染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国外研究现状

1.1.2 国内研究现状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水质评价方法

2.1 单因子指数评价法

2.2 综合指标评价法

2.2.1 灰色评价法

2.2.2 模糊综合评价法

2.2.3 人工神经网络法

2.2.4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

2.3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

小结

第3章 山地城市湖、库污染成因分析

3.1 五一水库污染成因分析

3.1.1 水库概况

3.1.2 污染物来源及负荷估算

3.1.3 水质监测、评价及结果分析

3.1.4 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3.1.5 主要污染物的水环境容量及目标削减量计算

3.2 双龙湖污染成因分析

3.2.1 湖泊概况

3.2.2 污染物来源及负荷计算

3.2.3 水质监测、评价及结果分析

3.2.4 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3.2.5 主要污染物水环境容量及目标削减量计算

小结

第4章 山地城市湖、库污染防治措施及建议

4.1 五一水库污染防治措施及建议

4.2 双龙湖污染防治措施及建议

小结

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本文选取重庆市的双龙湖和五一水库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双龙湖和五一水库的水文及污染状况进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双龙湖和五一水库污染物的来源及分布状况;以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提供的双龙湖和五一水库的12项监测数据作为评价因子,以Ⅴ类景观水体作为目标要求,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双龙湖和五一水库的水质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得出了双龙湖和五一水库的主要超标污染物,及其超出目标要求的倍数,并通过水环境容量估算确定了双龙湖和五一水库主要污染物的目标削减量。具体如下:
  (1)五一水库主要污染物为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Cr)和氨氮(NH3-N)。其中内源释放的污染物负荷对其贡献率分别为为61.5%、77.1%、66.0%、42.94%,生活点源污染对TN、TP、CODCr、NH3-N的负荷贡献率分别为17.6%、13.9%、14.86%、32.52%,地表径流和农业面源污染对其贡献率分别为20.9%、9.0%、19.14%、24.54%;五一水库的水环境质量呈现向劣Ⅴ类转变的趋势,整体恶化程度严重。水库的水环境质量在2011年、2012年富营养化综合评价为中度富营养化状态;在2013年,为重度富营养化状态,富营养化污染物呈现上升趋势,应引起足够重视。根据湖库的治理目标计算得出,NH3-N仍余部分环境容量,可以容纳未来一定污染物输入,TN、TP、CODCr达到Ⅴ类景观水体标准的目标要求削减量分别为2.52(t/a)、0.324(t/a)、5.59(t/a)。
  (2)双龙湖主要污染物是TN、TP和CODCr。其中,内源释放的污染负荷对其贡献率分别为6.93%、10.7%、37.2%,生活点源污染对TN、TP和CODCr的负荷贡献率分别为71.46%、85.7%、46.6%,地表径流和农业面源污染对其贡献率分别为21.61%、3.6%、16.2%;湖水水质已由2011年的轻度富营养化转为2013年的中度富营养化,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在2012年高达6.421,属于劣Ⅴ类但不黑臭,尤其是TP含量超标已达1.25倍,“水华”风险较高,根据湖库的治理目标计算得出,TN、CODCr仍余部分环境容量,可以容纳未来一定污染物输入,TP目标削减量为0.002 t/a。
  最后,结合双龙湖和五一水库的实际情况,提出湖、库的治理从外源(点源、面源)和内源两方面进行,具体为湖、库周围增建管网,雨污彻底分流,清除库周围生活垃圾;采用雨水截污渗滤沟、植草沟、生态拦截带对初期雨水进行净化;库周围菜地改为生态绿地;建设生态隔离带和生态亲水廊道;清除水面藻类、水白菜等富营养化植物,增加水体溶氧量;定期清淤及补充清洁水源;在湖库浅水湾区域构建浅水生态系统;增加人工复氧及活水系统;进行生物操纵技术。论文的研究为山地城市湖库污染防治提供了技术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