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初中阶段隐性辍学现象研究——以内江市市中区5所中学为例
【6h】

初中阶段隐性辍学现象研究——以内江市市中区5所中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政策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主要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义务教育

2.1.2 隐性辍学

2.1.3 教育冷暴力

2.2 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和恩格斯教育公平理论

2.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2.3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第3章 关于内江市市中区初中阶段隐性辍学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设计和实施

3.1.1 调查提纲的拟定

3.1.2 调查对象选择

3.1.3 调查的实施

3.2 调查结论与分析

3.2.1 学生自身存在缺点

3.2.2 学校教管理不到位,教育水平待提高

3.2.3 地方政府政绩观有偏差,教育领域管理有漏洞

3.2.4 其它方面的原因

第4章 控制初中隐性辍学的对策与建议

4.1 控制隐性辍学的对策与建议

4.1.1 对学校的对策与建议

4.1.2 对地方政府的对策与建议

4.1.3 对家庭的对策与建议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初中义务教育是新时代公民必不可少的学习阶段,“控辍保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笔者却发现生活中有的初中学生没有完成规定学业中途退学,学籍仍然保留的隐性辍学现象。在微观层面上,它侵犯了初中学生受教育的权利,阻碍他们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伤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容易成为童工、流浪儿童甚至犯罪青少年。从某种程度上说,隐性辍学对儿童的原生家庭和未来家庭的生存和发展都将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令人忧心。在宏观层面上,隐性辍学就简单地只是拿一纸毕业证而已,严重偏离了我国义务教育提高公民基础素质和培养新生劳动力的双重基本任务目标。笔者认为初中义务教育的质量必须得到充分的保障。
  本文首先明确定位初中义务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初中义务教育的作用最重要的是为公民个人的生存发展所需的基本知识进行储备,进而保障公民身心健康成长,为国家提高民族素质、落实公民教育、充盈人才底盘打基础。初中义务教育意义重大,应当得到保障。然后,笔者综合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初中隐性辍学现象的原因和危害,发现与初中隐形辍学直接相关的学生、家长和教师三方都出现了问题,三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学生学习困难导致自信心受挫,产生厌学情绪;教师过分功利,其教育观念滞后、授课方式单一、对学生使用教育冷暴力,导致师生关系不合;家长教育不当,动摇学生求学决心。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再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侵害和童工就业的引诱,导致适龄儿童主动或被迫隐形辍学过早地流入社会。毫无疑问严重缺乏再深造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在社会中是难以找到立足之地的,无论是在人际交往、就业还是婚恋等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可能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最后,造成隐形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作为教育的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学校和老师的教育责任不容推卸,正如教育家陈鹤琴说的那样,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学校和教师无论如何都不应该为一已之私放弃学生,更不能将学生推出校园,迫使他们隐性辍学。要解决初中隐性辍学问题,需要地方政府和学校担负起主要责任,完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也需要优化家庭教育,由此笔者提出相关建议。

著录项

  • 作者

    王雪莲;

  •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 学科 行政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肖平;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637.3;
  • 关键词

    初中教育; 学校管理; 隐性辍学现象;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