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硐河两岸边坡危岩体发育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6h】

中硐河两岸边坡危岩体发育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工程地质背景

2.1 地形地貌

2.2 地层岩性

2.3 地质构造

2.4 水文地质

2.5 不良地质情况

2.6 岩土体主要物理力学参数

第3章 研究区岩体结构特征

3.1 岩体结构特征野外调查分析

3.2 结构面及其组合特征

3.2.1 结构面特征分析

3.2.2 结构面组合特征

3.3 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及危岩体成因机制

3.3.1 边坡变形破坏模式

3.3.2 研究区危岩成因机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区危岩落石分布特征

4.1 危岩体分布区

4.1.1 郑州岸危岩落石分布特征

4.1.2 万州岸危岩落石分布特征

4.2 危岩体发育特征

4.2.1 陡崖区危岩体发育特征

4.2.2 堆积体区危岩体发育特征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研究区危岩体稳定性分析

5.1 研究区危岩体赤平投影法分析

5.1.1 赤平投影法节理岩体稳定性分析原理

5.1.2 危岩体稳定性赤平投影法分析

5.2 危岩落石Rocfall模拟分析

5.2.1 模拟剖面的选取及边坡基本参数

5.2.2 危岩落石模拟结果

5.3 危岩体治理建议

5.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基于中硐河两岸边坡危岩体稳定性评价工程项目,通过地质资料的收集、野外地质调查分析及相关力学试验,分析研究中硐河两岸边坡岩体结构特征,提出了研究区四种危岩成因模式。通过对研究区危岩体分布及危岩体发育特征的分析,运用赤平投影法及Rocfall数值分析的方法分别对危岩体稳定性和危岩落石影响范围及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将来该工程的施工建设提供工程参考和施工理 论依据。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研究区岩体结构特征及危岩成因机制
  通过野外调查测量和分析研究区边坡岩体结构特征,总结归纳研究区边坡变形破坏模式主要有倾倒式破坏模式、拉裂式破坏模式和滑移式三种破坏模式,研究区危岩成因机制主要有倾倒式危岩体、滑移式危岩体、悬挂式危岩体及孤立式危岩体四种类型危岩体。
  (2)研究区危岩体分布特征
  通过野外调查及研究区危岩成因模式的归纳总结对中硐河两岸的危岩体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在郑州岸危岩体主要分布于在边坡山脊南侧的反倾向基岩陡崖和边坡530~650m的高程范围陡崖下方的膏溶角砾堆积体缓倾坡面内呈南北向带状分布;在万州岸危岩体主要分布在900~1000m高程范围内项部陡崖呈条状、680~800m高程范围山体边坡中部陡崖由西南向东北呈带状至条带状展布和350~450m高程范围坡体下部的堆积体陡崖呈弧面临河展布。
  (3)边坡危岩体稳定性分析
  考虑优势结构面发育情况和落石分布特征,运用赤平投影方法对边坡基岩体进行分析,基岩优势结构面和线路坡向构成的可能活动块体在当前状态下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但必须注意风化及降雨等特殊工况下的防护治理;通过危岩落石的Rocfall数值分析软件分析,危岩落石在环境改变下发生启动后都将落入坡底河谷中,且模拟落入河谷的最大动能高达2000KJ,中硐河两岸边坡危岩落石影响范围广,影响时间尺度跨度大。针对危岩体特征,论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主动网、喷浆或避让等防治措施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