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安岳石窟寺遗产的保护性建筑研究
【6h】

安岳石窟寺遗产的保护性建筑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3.研究对象及定义

1.4.研究的内容与目的

1.4.1.研究的内容

1.4.2.研究的目的

1.5.研究方法

1.6.论文研究框架

第二章 石窟寺遗产概况

2.1.石窟寺建筑的历史和分布

2.1.1.石窟建筑在中国的历史沿革

2.1.2.石窟寺建筑形式的起源与发展

2.1.3 石窟寺建筑的分布

2.2 巴蜀石窟寺概况

2.2.1.巴蜀石窟寺的生成背景

2.2.2.巴蜀石窟寺的分布

2.2.3 巴蜀石窟寺的类型与特点

2.3.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石窟寺建筑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3.1.石窟寺建筑遗产保护的理论依据

3.1.1.国际上的遗产保护相关理论和宪章文件

3.1.2.我国遗产保护相关理论和规范文件

3.1.3.石窟寺建筑保护的原则

3.2 石窟寺建筑保护的影响要素

3.2.1 石窟寺保护面临的威胁

3.2.2.对于石窟寺的保护措施

3.3 石窟寺保护性建筑案例分析

3.3.1 大同云冈石窟五华洞保护性窟檐设计

3.3.2 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石窟保护

3.3.3 广元干佛崖石窟保护

2.4.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安岳石窟寺的生成背景与空间特色

4.1 安岳石窟寺形成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背景

4.1.1 安岳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4.1.2.安岳的历史沿革和石窟寺的发展

4.1. 3 石窟寺兴盛的背景原因

4.2.安岳石窟寺的选址和布局

4.2.1 石窟寺的分布和选址

4.2.2.石窟寺的布局方式

4.3.安岳石窟寺窟龛的空间形制

4.3.1.石窟寺空间形制的类型

4.3.2 石窟寺的空间构成

4.4.安岳石窟寺遗产反映的内容和价值

4.4.1.安岳石窟的文化内涵

4.4.2.安岳石窟反映的建筑形式

4.4.4 安岳石窟寺遗产的价值

4.5.安岳石窟寺的保存现状和受到的威胁

4.5.1.石窟寺的档案记录管理

4.5.2.石窟寺受到的威胁与病害研究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安岳石窟寺的建筑保护研究

5.1.安岳石窟寺的保护规划

5.1.1.保护规划的程序和目的

5.1.2.保护区布局和管理手段

5.2 安岳石窟寺的传统窟檐建筑

5.2.1 窟檐的类型

5.2.2.窟檐的构架特征和艺术风格

5.2.3.传统窟檐建筑的保护修复

5.3.安岳石窟寺保护性建筑方案设计研究

5.3.1.协调型方案

5.3.2.并置型方案

5.3.3.嵌入型方案

5.4 附属保护设施研究

5.5.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安岳石窟寺遗产保护的反思和策略

6.1.安岳石窟遗产建筑保护工作中的问题

6.1.1.对遗产的认知和价值的理解

6.1.2 保护设计与施工的程序

6.2.安岳石窟寺保护的策略

6.2.1.明确保护目标

6.2.2.遗存现状与评估

6.2.3.保护的规划管理策略

6.2.4.保护措施的施行对策

6.3.保护性建筑设计策略

6.3.1.对已有保护性建筑的处理

6.3.2 判定是否新建保护性建筑

6.3.3.保护性建筑设计的结构和功能要求

6.3.4.保护性建筑的风格选择原则

6.4 本章小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石窟寺是一种重要的传统建筑形式,随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其在历史、艺术、建筑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20世纪以来,人们对于遗产保护的认知逐渐加深,从《威尼斯宪章》对历史文物价值保护的肯定,到《奈良文件》、《北京文件》对亚洲地区文物真实性的价值探讨,再到《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的制定和完善,我们有了一套保护文物遗产的原则参照。而石窟寺作为一种特殊的内涵丰富的文物形式,对其加以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的代表意义。
  中国拥有数量众多的石窟寺遗产,由于政治经济等一系列复杂的原因,其保护状况呈现出很不均衡的状态。四川安岳地区拥有一大批精美的石窟,其雕刻精妙绝伦,上承广元,下启大足。但相比于北方石窟和邻近的大足石窟,安岳石窟却显得默默无闻。在过去,无论是科研还是保护,安岳石窟都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已有的研究大多数也是出于雕刻艺术和历史学的方向,而如何用建筑学的手段对其进行保护,还缺乏系统的研究。而随着人们对于其价值认知的加深和建设发展的需要,安岳石窟的保护研究可谓迫在眉睫。
  相比于传统的木构建筑,石质文物性质较稳定,因此得以延续千年,但其依然会受到风化、水蚀以及人为因素的破坏。近年来城市化呈爆炸式发展,环境的突变可能导致文物受破坏的速度加剧。保护文物有很多种方法,而通过以修建窟檐为代表的“建筑手段”对其保护,具有长远的历史传统,具有较温和、稳定、美观的优点。这些保护石窟的房屋,构件以及环境营造的设施等,称为保护性建筑。保护性建筑不仅保护着文物,其本身也具有相应的历史艺术的价值。
  本文对窟檐修复与保护性设施对策进行研究。通过对于安岳石窟寺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和分布的分析,明确窟檐和保护性建筑所处的空间环境。记录石窟的建筑形态,分析保护性建筑的材质、构造方式和延续方法,以得出建造适用于安岳的有地区特色的保护性建筑的方法;并且对保护性建筑的设计进行展望,探讨新材料、新技术在安岳石窟保护中运用的可行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