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高峰期公交出行行为与均衡模型研究
【6h】

城市高峰期公交出行行为与均衡模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公交出行行为研究

1.2.2 基于前景理论的公交出行行为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瓶颈模型与均衡乘车模型的理论基础

2.1 瓶颈模型

2.2 以瓶颈模型为基础的均衡乘车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考虑公交容量和座位的均衡乘车模型

3.1 基本假设及模型

3.2 额外成本讨论

3.3 通过调整公交座位数量优化均衡出行成本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考虑等待行为的均衡乘车模型

4.1 改进的模型基本假设

4.2 考虑等待行为的等价出行网络及网络中流量关系

4.3 考虑等待行为的公交出行成本最小化问题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期望效用理论与前景理论下的等待行为差异比较

5.1 前景理论和累积前景理论概述

5.2 等待行为的参考点及前景分析

5.3 算例分析

结论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在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大城市都存在出行时间长,公共交通过于拥挤,道路堵塞严重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目前,良好的公共交通系统被普遍认为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如何在价格低廉的基础上保证公交系统的高效便捷一直是交通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首先在瓶颈模型的基础上,介绍了早高峰时段单起讫点的公交车均衡乘车模型。出行者在权衡拥挤成本和时间惩罚后做出最优的出发时间选择,在达到均衡时,没有出行者可以单方面改变自己的选择而使成本降低。
  针对以往的研究中往往假设高峰期全部公交车辆都是满载的,本文在原先的均衡模型基础上加入容量约束,考虑了公交座位对乘客出行选择的影响。建立了等价的最小化问题,求解了一阶优化条件,证明了在高峰期内公交满载的饱和期连续。随后,结合算例验证了通过调节座位数量来降低用户出行成本的可行性。
  最后,为了研究出行者在公交站点的等待行为和乘车选择,本文建立了包含等待弧的公交出行网络,并构造了随机服务规则下的用户均衡模型。结果表明,出行者对出发时间的选择行为不会产生等待弧段的流量。随后,本文引入前景理论的分析框架,定义了出行者等待行为和乘车选择的参考点。结合算例分析了在前景理论和期望效用理论条件下流量分配结果的差异性,重点分析了等待弧段的流量变化情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