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天全县老场乡干沟头泥石流发育特征与防治工程措施研究
【6h】

天全县老场乡干沟头泥石流发育特征与防治工程措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泥石流发育研究现状

1.2.2 泥石流治理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区域地质环境概况

2.1 地形地貌

2.2 地层岩性

2.3 地质构造

2.4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2.5 气象与水文

2.6 人类工程活动

第3章 干沟头泥石流形成条件

3.1 地形地貌条件

3.2 物源条件

3.2.1 地震崩塌坡面物源情况

3.2.2 沟道物源情况

3.2.3 坡面浸蚀物源情况

3.2.4 物源量统计

3.3 水源条件

第4章 干沟头泥石流基本特征

4.1 干沟头泥石流灾害史及危险区范围

4.1.1 泥石流灾害史

4.1.2 泥石流危险区范围

4.2 大崩山稳定性分析

4.3 堰塞湖溃决分析

4.4 干沟头泥石流分区特征

4.4.1 形成区(清水区)特征

4.4.2 物源区特征

4.4.3 潜在流通堆积区冲於特征

4.5 干沟头泥石流类型

4.6 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和引发因素

第5章 干沟头泥石流基本特征值计算

5.1 泥石流流体重度

5.1.1 现场配方法

5.1.2 查表法

5.1.3 综合取值

5.2 泥石流流速

5.3 泥石流流量

5.4 一次泥石流过流总量

5.5 一次泥石流固体冲出物

5.6 泥石流整体冲压力

5.7 泥石流体中大块石冲击力

5.8 泥石流爬高和最大冲起高度

5.9 泥石流弯道超高

第6章 干沟头泥石流治理工程研究

6.1 防治目标与原则

6.2 治理基本思路

6.3 设计工况、参数和标准的确定

6.3.1 设计基本参数

6.3.2 拦挡工程设计工况和荷载组合

6.4 治理工程方案比选与推荐

6.4.1 治理工程方案比选

6.4.2 治理工程方案推荐

6.5 治理工程方案设计

6.5.1 坝位确定

6.5.2 库容计算

6.5.3 坝体有效坝高

6.5.4 坝体稳定性和结构计算

6.5.5 坝顶溢流口设计及过坝流量复核

6.5.6 坝下防冲设计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干沟头泥石流位于天全县老场乡大庙村,“4.20”地震中沟域内大崩山发生崩滑,产生大量碎屑流,堆积于沟道中,在持续暴雨条件下易引发泥石流。目前该泥石流潜在威胁对象为大庙村1、2组村民36户169人,大庙水电站、乡村道路及大溪至老场乡公路。本文从工程地质的角度,通过搜集、阅读国内外泥石流资料和相关文献,从干沟头泥石流的区域地质环境条件整理入手,分析了干沟头泥石流的地形地貌条件、物源条件和水源条件,并按照地形与物源特征把干沟头流域划分为形成区(清水区)、物源区和潜在堆积区,并论述了各区段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规范及方法,结合干沟头泥石流的自身特点,得出干沟头泥石流是中型易发粘性沟谷型暴雨泥石流,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计算分析出干沟头泥石流的重度、流速、流量、冲击力等运动特征,为工程治理方案设计提供了依据。
  针对干沟头泥石流的危险范围及保护对象的位置全部集中在沟口这一特征,综合考虑“4.20”庐山地震对于干沟头泥石流的影响,按照“稳沟、固源、拦挡”的治理思路,提出了方案一“1座拦固坝+2座拦挡坝”、方案二“堰塞湖疏导+物源区沟道固床”、方案三“1座拦固坝+居民区防护墙”三种方案,经过比较,最终推荐方案三为优选方案,即在物源区下游(K3+150处)设置一座拦挡坝,稳拦上流物源,削减泥石流峰值流量;在下游沿岸可能威胁到乡村公路及农田的位置设置防护墙,防护墙高度以调查最高洪水位控制,充分保护下游居民及大庙水电站、乡村道路及大溪-老场乡公路的安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