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PPP模式应用于产业新城开发的案例研究
【6h】

PPP模式应用于产业新城开发的案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简介

2.1 PPP模式的理论概述

2.1.1 PPP模式的定义

2.1.2 PPP模式的特征

2.1.3 PPP模式的意义

2.1.4 PPP模式的实施流程

2.1.5 PPP模式的运作方式

2.1.6 PPP模式的融资渠道

2.1.7 PPP模式的付费模式

2.1.8 PPP模式的风险防控

2.2 PPP模式与产业新城开发

2.2.1 产业新城的定义

2.2.2 PPP模式与产业新城开发的关系

第3章 PPP模式应用于产业新城开发的案例分析

3.1 案例一:固安产业新城——着眼于风险防控的分析

3.1.1 固安产业新城简介

3.1.2 开发固安产业新城面临的问题

3.1.3 问题的解决

3.1.4 PPP模式在固安产业新城开发中的实操——着眼于风险防控的分析

3.1.5 项目带来的启示

3.2 案例二:中信滨海新城——着眼于运作方式的分析

3.2.1 中信滨海新城简介

3.2.2 开发中信滨海新城面临的问题

3.2.3 问题的解决

3.2.4 PPP模式在中信滨海新城开发中的应用——着眼于运作方式的分析

3.2.5 项目带来的启示

3.3 案例三:B县大数据产业新城——着眼于融资渠道的分析

3.3.1 项目简介

3.3.2 开发大数据产业城面临的问题

3.3.3 问题的解决

3.3.4 PPP模式在项目开发中的应用——着眼于融资渠道的分析

3.3.5 项目带来的启示

第4章 案例的总结性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在21世纪不断加快,作为城镇化的重要成果和产业发展的物质载体,产业新城的建设在实现人民安居乐业、产业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备受地方政府关注。但由于开发产业新城涉及的公共服务设施种类多、投资规模大,地方政府因自身债务问题和政策限制,难以按照传统方式命令下属平台公司负债开发。为解决上述问题,国家自2014年开始正式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开发。然而,PPP模式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处于推广规范阶段,尚未被业界熟知。本文首先以较短篇幅简要介绍了上述国家力推PPP模式的背景,并就国内外对该模式的研究情况进行叙述。然后,本文概略地阐述了PPP模式的定义、特征及意义,阐述了PPP模式的实施流程,列举了PPP模式的运作方式、融资渠道、付费模式,展示了常见的风险防控手段,并初步建立了PPP模式与公共服务设施集合体—产业新城开发之间的关系。随后,本文通过引入固安产业新城、中信滨海新城、B县大数据产业新城三个产业新城PPP模式开发案例,分析了每个项目所面临的问题,介绍了不同社会资本方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并分别就固安产业新城的“园区+地产”模式的风险防控、中信滨海新城的土地整理收益模式的运作方式及B县大数据产业新城的“低收益BLT+经营性资源补贴”模式的融资渠道三个方向进行了分析,得出启示,并以启示为依据,提出基于国内现状下对PPP模式应用于产业新城的建议。第一,在运作方式上,项目的前期论证工作尤为重要,从具体实施环境出发,做好项目把关,筛选出合适的PPP运作方式是确保项目成功的第一步;而合理的划分并履行合作双方的职能职责是项目成功的保障。第二,在融资渠道方面,提前接触政策性银行,提早建立融资平台是降低融资风险的稳妥措施;考虑新兴融资渠道也是确保资金及时到位的有利方式。第三,在风险防控方面,提高政企双方相互信任度,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依靠法律法规严格履约则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