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公共艺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6h】

公共艺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当今社会处于急剧转型时期,社会问题错综复杂,仅仅通过理论灌输已经无法完全满足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要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实现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上强调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就要创造性地运用更具感染力的教育技能和技巧。一直以来,精神文化产品特别是文艺作品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武器,那有没有一种形式是最符合时代的需求最具有渗透力最能够让大众接受的呢?笔者做了大量的前期调查后发现公共艺术这种艺术形式,它十分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要求,能够在广泛的范围内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然而,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出发进行的研究还不多,这是本选题的初衷,希望能更好地运用公共艺术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鉴于此,本研究考查了公共艺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理论依据。首先,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出发,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一定的载体,文化的内在特质与外在表征都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需要,而艺术属于文化载体的一种形式,所以公共艺术能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其次,中西方的美育思想中都有强调艺术的教育功能与社会效用,当今国内外许多的专家学者也在研究公共艺术的社会教育功能并做了大量的尝试,绝大多数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再次,公共艺术的本质属性——公共性与参与性,恰好符合了思想政治教育对环体和介体的要求,公共艺术从根本上说就适合做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第四,从审美行为学的角度来说,好的艺术作品能够通过审美移情、联想、想象、观照,使观者完成对真善美的追求,塑造更完美的人格,在这一方面艺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这进一步肯定了公共艺术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另外,根据场所精神理论和心理学相关的理论,公共艺术能够帮助空间与人群产生共鸣;能够通过图形、色彩、环境对大众产生心理效应,这非常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需要。 肯定了公共艺术能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之后,笔者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公共艺术究竟具备哪些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上,通过搜集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归纳得出了公共艺术具备心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纪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这五大功能。第一个,心理教育功能。包括减压抗郁、安抚伤痛、宣泄感情三个方面。第二个,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包括铭记历史、文化自觉两个方面。第三个,法纪教育功能。包括认识权利、明确责任、规范行为三个方面。第四个,理想教育功能。包括宣扬民主意识、崇尚自由观念、提倡法治精神三个方面。第五个,道德教育功能。包括精神洗礼、道德修炼、思想渗透三个方面。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公共艺术形式多种多样,按空间类型划分有象征性与纪念性雕塑及历史街区;民族性博物馆和纪念馆;政府公共建筑;景观公共艺术;社区公共艺术等,按表现形式划分有生态公共艺术;设施公共艺术;政治与政府宣传艺术;常民公共艺术;民居建筑等。 厘清了公共艺术的五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之后,本文依托校级、省级三个课题项目,以校园公共艺术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尝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实践。出发点是希望通过校园公共艺术改善大学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进行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产生积极的影响,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及政治觉悟。最后结果反映无论是作为教育者的学生团队还是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群体,绝大多数对此次活动的效果表示肯定,且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这就是通过公共艺术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得到了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双重收益。 最后,针对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出现的关键人物:艺术家、政府及管理机构、公民,三个方面提出相关的建议。并将本次研究过程中得到的经验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艺术的内在特质和外在表征决定了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与参与性决定了它是较其他艺术类型而言更适合现代社会的文化载体。第二,公共艺术大众化、直观生动、趣味多样,较枯燥的理论灌输而言更符合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的现实要求,在承担心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纪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任务更显优势,效果更为显著。第三,校园公共艺术遍布校园环境中,范围广泛且是隐性的教育手段,有助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与渗透力,从而达成良好的成效。

著录项

  • 作者

    胥璟;

  •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 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肖平;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公共艺术; 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