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荧光标记和线码标记对东海区黑鲷和大黄鱼的试验研究
【6h】

荧光标记和线码标记对东海区黑鲷和大黄鱼的试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引言

1.1标志放流的目的意义

1.2国内标志放流的研究进展

1.3国外标志放流的研究进展

2.标记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及标记方法的选择

2.1标记鱼类的生物学特性

2.1.1黑鲷生物学特性

2.1.2大黄鱼生物学特性

2.2标志放流的主要方法

2.2.1挂牌标志法

2.2.2体外标志法

2.2.3体内标志法

2.2.3生物遥测法

2.3各种标记方法的比较

3.材料与实验方法

3.1荧光色素可见式记

3.2线码标记

3.3实验过程及步骤

3.3.1实验条件

3.3.2标记过程

3.5数据处理的方法

4.实验结果

4.1荧光标记实验结果

4.1.1荧光标记方法对黑鲷生长的影响

4.1.2荧光标记方法对大黄鱼生长影响

4.1.3黑鲷死亡率比较

4.1.4大黄鱼死亡率比较

4.1.5黑鲷VIE保持率

4.1.6大黄鱼VIE保持率

4.1.7小结

4.2线码标记实验结果

4.2.1线码标记对黑鲷生长的响

4.2.2线码标记对大黄鱼生长影响

4.2.3黑鲷死亡率比较

4.2.4大黄鱼死亡率比较

4.2.5黑鲷线码保持率

4.2.6大黄鱼线码保存率

4.2.7小结

5.讨论

5.1麻醉剂的选择及麻醉效果

5.1.1麻醉剂的选择

5.1.2麻醉剂效果的实验

5.2荧光标记

5.2.1胶体荧光标记的优缺点

5.2.2荧光胶体的配制

5.2.3混合时使用注意事项

5.2.4保存率的比较

5.3线码标记

5.3.1线码标记的优缺点

5.3.2标记部位的选择研究及保存北比较

5.3.2标记方法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试验通过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黑鲷(Sparusmacrocephalus),这两个东海的常见经济种群,根据标志鱼类的生物学的特点,找出其适合使用的标志方法,为今后增殖放流时大规模使用两种标志方法提供基础性依据。试验采用网箱养殖的方式,在浙江象山黄皮岙礁门宁波海湾水产苗种繁育中心进行标记试验。荧光色素可见式标记:黑鲷标记在眼睑部,大黄鱼是标记在头部软组织处。对标记效果的评价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标记的保存率;对黑鲷和大黄鱼的生长、死亡等方面的影响。试验结果经过t检验显示,VIE标记过程对于大黄鱼的体长和体重的生长影响不大。保存率:VIE标记黑鲷后,在第29天进行第一次检查,三个网箱的保存率分别为96.67%、93.33%、100%。90天后进行第二次检查,三个网箱的保存率分别为90%、83.3%、100%,平均为91.1%。同样对大黄鱼做检验,第一次检查,三个网箱的保存率分别为95%、96.67%、96.67%,第二次检查三个网箱的保存率分别为93.22%、91.52%、95.00%。VIE标记对于黑鲷和大黄鱼死亡率的影响程度较低。数字式线码标记:黑鲷和大黄鱼都标记在头部。试验结果经过生长检验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生长差异。保存率的比较:第一次检查,黑鲷和大黄鱼的平均保存率为50.06%,丢失率较高,分析原因主要是线码注入太浅的缘故。随着标记方法的不断改进,第二次的保存率显著提高,平均为93.33%和92.31%。试验结果还证明标记的死亡率较低,经检验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通过对两种鱼的标记试验,基本掌握了荧光色素可见式标记和数字式线码标记的使用方法,找到了适合的标记方法,并且用试验证明这两种标记方法对鱼类的生长死亡的影响很小,而且标记的保存率很高,均为90%以上,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著录项

  • 作者

    陈锦淘;

  • 作者单位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水产大学;

  • 授予单位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
  • 学科 渔业资源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戴小杰;
  • 年度 200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鲷鱼 ; 大黄鱼 ;
  • 关键词

    东海地区; 黑鲷; 大黄鱼; 标志放流;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