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全球供应链:国际经济合作新格局
【6h】

全球供应链:国际经济合作新格局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西南财经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

导论

第一章全球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概述

第二章全球供应链的发展基础与相关经济学分析

第三章全球供应链与比较优势理论

第四章全球供应链与规模经济理论

第五章全球供应链与竞争优势

第六章全球供应链与发展中国家

第七章中国应对全球供应链影响的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经历了两大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浪潮。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是广义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和大范围地流动;新经济加剧了经济的激烈竞争,推动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在这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虽然是近来才出现的新概念,但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SCM像其他常见英文缩写一样频频出现于中外文书刊之中。不仅仅概念对我们不再陌生,而且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或国际化公司组建的全球供应链的触须伴随着加工贸易的开展早已经进入中国。然而,全球供应链战略的出现,对世界经济、对国际贸易、对今天的中国究竟有什么影响,却并不是已经被人们普遍认识的。 在全球经营战略和供应链管理战略的指导下,很多跨国公司或者大型国际化公司纷纷在全球范围构建自己的供应链,把全球经济资源都纳入自己的全球经营战略之中,使众多国家都成为自己全球化经营战略中的一个布局点。基于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全球供应链迅速发展与延伸现象,不仅仅是管理思想或管理战略变化的结果,而且还会对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以及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产生很大的影响。无论是发达国家为维持长期竞争优势而进行产业转移还是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都不可能不涉及到全球供应链这一利用和参与国际分工的新的组织形式。因此,深入研究全球供应链现象与全球供应链管理,对推动国际贸易发展和丰富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对外开放是我们的基本国策,国家一直大力鼓励发展加工贸易,促进加工贸易向深度发展。尤其是在我国成功加入WTO后,很多跨国公司更是掀起对华投资热潮,人们也在纷纷议论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基地的问题。党的十六大也明确提出了发展我国对外投资,培育我国跨国公司,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宏伟目标。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不可能不涉及全球供应链问题。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选择了从全球供应链的角度来分析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作为研究主题,期望通过比较全面的分析,使人们对全球供应链现象有着更进一步的认识,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本文首先介绍了全球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阐述了全球供应链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条件及其动因。经济全球化、日益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以及发达与发展中国家鼓励加工贸易的政策是促进供应链管理从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上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导致全球供应链出现和发展的经济背景。技术进步导致的产品结构日益复杂、交通运输与通讯信息技术的发达和成本的大幅下降给全球供应链运营提供了必要条件,而基于技术进步出现的国际分工的深化,即从产业间、产品间分工发展到产品内分工是全球供应链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采用供应链形式参与和利用国际分工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避免非合作博弈纳什均衡的利益损失和充分利用企业外部其他节点企业的资源优势,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本文用比较优势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对全球供应链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阐述了全球供应链现象对国际贸易理论提出的新课题,国际贸易理论有了新的补充和发展。 全球供应链的出现,使依据比较优势的分工利益从产业间、产品间扩大到产品内部不同的工序或零部件之间,不同工序或零部件因生产要素投入比例的差异可以在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的国家进行分工生产,更能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势。分工的主体也从国家或产业变为企业,企业考虑的首要因素是赢利,而不仅仅是比较优势的利用问题,而且生产要素也是广义的、扩大了的生产要素,包括无形资源如知识产权,等等。同时,比较优势的利用已经不再局限于一国内部,跨国公司或国际化公司可以通过供应链这种形式利用全球任何国家或地区的比较优势,把这些国家或地区纳入自己的全球战略布局之中。此外,全球供应链的产品内分工现象也可以从新的角度,部分解释里昂惕夫悖论出现的原因。 不同工序或零部件的最佳生产规模可能不同,在产品问分工下,最终产品的生产规模取决于某一工序或零部件的最佳规模,但其他工序或零部件生产就会偏离其本身的最佳规模,而产品内分工就突破了这种对规模经济利用的限制,更有效地追求了规模经济利益。同时,由于全球供应链管理和组织形式的特点,其对规模经济利用已经突破了传统规模经济理论阐述的范围,主要体现在:(1)产品内分工,对最终产品而言,各节点企业都利用了其他节点企业的规模经济,属于“外部”规模经济利用;(2)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全球供应链,由于高度的信息共享和分工合作机制,经营决策能力、影响市场的销售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产生管理规模经济;(3)供应链这种虚拟的一体化组织,能够降低交易成本,而且,虽然组织的边界在扩大,但各节点企业的边界却可能缩小,不会出现传统一体化的管理报酬递减现象,因此具有一体化规模经济。此外,规模经济贸易理论认为行业内贸易(制造品间)不反映比较优势,但基于产品内分工的全球供应链的出现,使得链条内的中间产品(产品内贸易,传统理论将之归于行业内贸易)也反映比较优势。 随着迈克尔·波特竞争三部曲的出版,尤其是《国家竞争优势》的出版,竞争优势理论便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并对世界各国的理论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产生重要的影响。供应链管理战略下的全球供应链能够增强和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1)全球供应链能够更充分有效地利用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利益,其组织形式特点也更能降低库存成本,比单个企业更容易获得成本领先优势。(2)由于供应链成员间的信息高度共享和紧密合作关系,价值活动识别成本更低、识别效果更好、协调能力更强,而且供应链网络中本身包含有消费者,就更能识别消费者需求、缩短响应时间、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更高,因此,与单个企业相比,更能取得产品差异化优势。(3)在构建全球供应链时,可以选择不同国家的企业作为节点企业,充分利用所在国家的国家竞争优势。(4)全球供应链管理强调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的关键业务上及核心竞争力上,核心竞争力是组建供应链的基础,而供应链又给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条件,高效协调机制保证了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再次,文章分析了全球供应链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短期以内,全球供应链的形成和发展能够增加就业,提供以现有水平与能力参与国际分工的渠道,带动制造业的发展和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等,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增值最大的两个环节——核心技术与品牌销售优势掌握在发达国家的核心企业手中,发展中国家企业在供应链中处于配合的地位,专门从事增值最低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装配活动,不利于技术开发与创新,加大了对发达国家的依赖性,不能获得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和增强国家竞争优势。因此,就长期而言,尤其是针对国家的可持续性发展而言,发达国家核心企业组建的全球供应链是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基于全球供应链的上述影响,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文章对我国如何应对全球供应链现象的影响、促进经济发展进行了一些探讨,提出了加强国内供应链建设与管理,采取措施、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和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组建自己的全球供应链的建议,利用全球供应链,增强我国的竞争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