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技术创新成长性效率——对中国工业行业的分析
【6h】

技术创新成长性效率——对中国工业行业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西南财经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

1.绪论

2.基于生产率的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3.基于TFP的技术创新社会效益分析

4.技术创新成长性效率观

5.技术创新效率的成长性机制

6.对我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成长性效率的分析

7.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初步建立了一种基于生产率的技术创新效率的解释框架,这个框架实际上是从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指数演变而来,包括技术努力、技术能力、技术创新投入回报和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四个方面的内涵。得出这个解释性框架是从总量生产函数法求全要素生产率开始分析的。 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经济效率的指标,在生产函数模型中实际上是一个残差项,最早起源于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源泉的探索,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贡献角度来分析技术创新的效应或影响。用生产率研究技术创新效率就是在此传统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对于是否可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或者“剩余”来代表技术进步或技术创新,有许多经济学家对此持否定态度。但是,从非参数方法对生产函数法的补充以来,又掀起了生产率研究的热潮。 本文是在一些学者对生产率测度的已有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效率内涵的扩展的,并用此扩展内涵分析了我国工业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之所以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行解释涵义的扩展,是因为经济计量模型是一种数学模型,在基本原理不变下可以进行多种解释。经过内涵扩展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标转换成为彻底的技术创新效率指标后,就可以解决全要素生产率因知识经济发展而解释力受到制肘的问题1,以便技术创新效率的问题更突出和集中。 在对技术创新效率的研究中,由于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风险的研究著述颇多,相对来说,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回报、社会收益的研究就显得不足。因此本文在接下来的章节中详细论述了技术创新的社会收益占用问题,并用社会收益占用指标作为判断技术创新效率成长性具备与否的标准。分析了不同行业、不同创新类型各自的社会收益占用特征,并用该指标对我国工业行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回报或社会收益占用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基于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行转换的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解释性。 通过对行业技术创新投入回报和社会收益占用的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技术创新成长性效率。其实质就是强调知识经济下,知识资源的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相协调产生的效率,这种效率具有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因此称之为“技术创新成长性效率”。 ,接下来,论文对这种成长性效率进行了哲学上的分析,认为这种效率观是一种科学发展效率观。它具有与传统效率观不同的特点,并比较了这种差异。 文章的最后运用技术创新成长性效率概念和技术创新投入回报指标对我国工业行业的技术创新成长性效率和社会收益占用进行了分析,并发现技术创新成长性效率与行业要素投入结构有着紧密的联系。然后根据行业要素结构特征配合技术创新投入回报指标分析出了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成长性轨道。 概而言之,本文有以下一些成果和结论: 1、全要素生产率指标转换为技术创新效率指标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2、技术创新的成长性效率是基于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相协调的效率; 3、社会收益占用指标是影响技术创新效率是否成长性的标准;4、我国工业行业的技术创新成长性效率的行业分布呈现出向劳动密集和劳动产出弹性大的区域集中的特点; 5、资源密集型行业的技术创新成长性效率可以排除在技术创新成长性效率评价比较的行业之外; 6、主要创新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的成长性与否,与行业的技术创新类型和产业链关系紧密相关。 7、分与合机制、集群机制、联盟机制和学习机制是技术创新效率的成长性机制或社会收益占用补偿性机制; 8、技术创新成长性效率观是一种科学发展效率观。 本文有以下一些创新: 1、建立了一种基于生产率的技术创新效率的解释框架,并利用生产率的扩展内涵:技术努力、技术能力、技术创新的投入回报和技术创新不确定性,对我国工业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分析。 2、提出了技术创新成长性效率的概念。利用这种概念对技术创新效率类型进行了分类。 3、对我国工业行业的技术创新成长性效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行业技术创新效率成长性发展的机制和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