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外无形资产会计比较研究
【6h】

中外无形资产会计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西南财经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

前言

第一章无形资产概念的探究

第二章无形资产会计产生及发展的动因研究

第三章中外无形资产会计规范比较研究

第四章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展开▼

摘要

会计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产物,反过来又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服务。因此,它必然要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而发展,伴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而完善。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竞争的加剧,企业的发展需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企业需要依靠高科技获得超越经营对手的竞争优势。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日益显著。过去会计核算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的现象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趋势而进行变革。随着近年来我国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出台,特别是2006年一系列会计准则的出台,我国会计核算法规中对于无形资产核算的规定也从简至繁,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趋势,满足了会计信息使用人的要求。 虽然如此,详细研究我国会计法规中关于无形资产核算的内容,仍然感到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核算范围狭窄、摊销方法简单等等。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国内外无形资产的比较研究,借鉴国外无形资产核算的先进方法和理念,促进我国无形资产核算的改进和与国际接轨。 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无形资产概念探究。本章深入剖析了无形资产的概念,分析了无形资产的特征,界定了无形资产的范围,重新认识了理解了无形资产。具体来说,本章首先回顾和思考了国内外对“无形资产”的概念的探讨和认识,并在深刻认识无形资产的本质特征(无形性、专有性、超额收益性和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对无形资产进行了全新的定义,认为:无形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特定主体拥有或控制的,不具实物形态的,对主体的生产经营或管理等经济活动能持续发挥作用且能带来超额收益能力的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其次,本章在笔者定义的无形资产的条件下,研究了无形资产的构成要素,认为:无形资产的范围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着经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经济管理要求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并且区分了无形资产的构成要素与那些无形的“因素”、“要素”、“影响”或“条件”,以免把二者混为一谈。 第二章,无形资产会计产生及发展的动因研究。为了研究无形资产形成的历史演进过程,本章首先分析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等因素对会计体系的影响。然后,回顾了国内外无形资产的历史演进过程。自然经济状态之下,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社会的竞争是体力的竞争,会计只能是生产的附带职能。人们连资产的观念都没有,更不会形成无形资产的概念。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13世纪,英王开始以特许令的方式奖励在技术创新且为社会带来某些利益的人们,奖励的方式就是给予一定期限内的垄断权,这种制度也就是现代社会专利制度或叫无形资产的萌芽。法国1909年3月17日颁布的《营业资产出售及抵押法》中,把招牌、商号、租约权、客源和知识产权作为营业资产。在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产生了无形资产概念,人们也开始认同“无形资产”一词。无形资产会计核算也首先在美英两个经济发达国家出现,并迅速得到了西方国家会计界的广泛承认和仿效。 我国近代史上的第一项专利,始于1881年清朝光绪年间。历史上我国第一部《专利法》颁布于1944年,并规定于1949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并未真正实施。解放后,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尽管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技术发展投入了巨额的资金、尽管一些企业拥有良好的信誉和知名的品牌,但由于缺乏产权交易,人们始终没有建立无形资产意识,企业核算也从未考虑无形资产因素。1993年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 第三章,中外无形资产会计规范比较研究。笔者认为,世界各国之所以对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方面至今未统一,其原因除了因为各国的会计环境不同之外,还在于存在多种对其进行指导的理论,主要有:概念框架理论、市场导向理论、会计规范理论。然后,笔者在本章回顾了各主要国家——包括:美国、英国、中国、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无形资产会计规范演进的历程。在此基础上对以上国家和国际的无形资产会计规范的定义、确认标准、计量、摊销、披露、减值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而细致的比较分析。得出了如下一些启示、建议: 把商誉从无形资产中剔除,把其作为单独的资产要素,单独确认和计量,单独在财务报表中列示。因为商誉不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商誉是不可辨认的,是与企业整体价值相关的,而无形资产是可辨认的资产。 对无形资产的计量应该采用价值计量法。(1)成本反映投入,价值代表产出。(2)会计学完全采纳了经济学的观点,将资产表述为“未来的经济利益”,对资产不再重视成本,转而强调其未来的服务潜能,或在未来为企业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3)另外,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是其主要目标,因此提供当前及未来预期价格(价值)显然比提供过去的价格对投资者更有意义。在此基础上,笔者针对现行收益现值法的弊端和不足,笔者结合财务管理中净现值的计算公式,自行设计了一个计量无形资产价值的“预期现金流量现值法”。 完善自创无形资产的计量和会计处理。虽然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分别处理。但其中仍然有许多不妥的地方。笔者借鉴“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等账户的处理思路,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改进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更多的运用加速摊销方法。笔者认为,应按使用期限,将无形资产分为为期限型无形资产和无期限型无形资产两大类。对期限型无形资产项目,在有效使用期限内分期摊销,计入损益。对于土地使用权、专利权等预计使用年限的确定,而减值风险较低的,采用直线摊销;对非专利技术等有预计使用年限,但考虑技术进步等因素对其价值的影响呈加速变化的,可采用类似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加速摊销”。对无期限型无形资产项目,如商标、商号,由于它在以后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很可能会逐渐增值,所以无需进行价值摊销。 严格划分被购无形资产和商誉的界限,单独核算“并购溢价”。在新时期企业的并购活动中,并购价格常常远远大于被并购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而这个差额中被并购企业未确认的无形资产价值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大,在以往的做法中,这个差额是被视为“外购商誉”的。但笔者认为,我们应将企业并购过程中,实际交易高出账面的数额的差价,以“并购溢价”会计科目单独核算和考察,这样既避免了与无形资产混淆,同时也对企业并购行为单独核算与监督,使企业并购规范化、透明化。 第四章,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问题与对策。本章在前几章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的现状进行了研究。笔者经过筛选,从沪、深两市全部上市公司中随机选择了152家高科技上市公司作为研究的样本。样本数据均采用2003-2004年的数据,(其中,去除了2003年财务报表中没有披露无形资产的11家公司)。这些数据来源于国泰安公司设计开发的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系统。对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状况进行了简单的统计分析,主要问题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无形资产规模偏小。作为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资产,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应当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但却70%的高科技企业其无形资产低于3%,说明很多高科技企业的知识程度不高;第二,无形资产构成技术含量低。 针对上述问题,作者试着提出以下对策及建议:(1)完善会计准则,扩大无形资产核算范围。(2)对无形资产实行成本核算。(3)运用价值计量模式对无形资产进行计量,以便真实反映无形资产的价值。(4)采用加速摊销法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提高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科学性。(5)建立无形资产信息系统,加强对无形资产的控制和管理。 本文主要创新之处是: (1)本文对无形资产的概念进行了深入分析,按照同资产概念保持一致的原则,从会计目标出发,结合管理的需要重新界定和定义了无形资产的概念。 (2)提出无形资产的范围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着经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经济管理要求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并区分了无形资产的构成要素与那些无形的“因素”、“要素”、“影响”或“条件”。 (3)系统回顾了国内外无形资产的历史演进过程和各国无形资产会计规范的形成过程。系统比较了国内外无形资产会计规范的各方面,并运用和融合了最新的会计准则的内容,比如我国2006年2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等。 (4)针对现行收益现值法的弊端和不足,笔者结合财务管理中净现值的计算公式,自行设计了一个计量无形资产价值的“预期现金流量现值法”。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分别处理”的规定。笔者借鉴“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等账户的处理方法,设计了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 (5)以沪、深两市全部上市公司中随机选择的152家高科技上市公司作为研究的样本,研究了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现状,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