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阻碍因素与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
【6h】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阻碍因素与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西南财经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

序论

第一章有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阻碍因素的研究

第二章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

第三章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阻碍的特殊背景分析

第四章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第五章结论及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展开▼

摘要

农民作为劳动者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工业化的进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就是解决农民问题,让他们进入城市,成为城市的一员。但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着种种阻碍,这其中既包括我国目前总量失衡的就业大环境,还包括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进程中所面临的种种经济和制度上的障碍。对于后者,学术界的看法主要集中在城市化滞后、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土地流转制度不活以及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积累不足等几个方面。针对不同的原因,经济学家见仁见智,深入分析并给予了不同的政策建议,其中都不乏科学性。事实上,正是这些所有因素的共同作用、相互影响,才使得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目前就业总量失衡的环境下显得更是举步维艰、困难重重。由于篇幅有限,本文无法将所有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一一罗列、详加分析。故本文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殊历史背景为切入点,运用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所面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试图为理解、分析劳动力市场分割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造成的障碍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 所谓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农业生产资料的前提下,在农村内部仍然以隐性失业的形式存在的劳动力,以至于将这部分劳动力转移出去,农业产量也不会明显减少。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虽然转移进入城市工作对农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但是现实中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面临着种种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行得并不顺利,甚至非常缓慢。由于长期以来针对进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的歧视性就业制度,转移进入城市的农民并没有真正的实现地域性的迁徙和其农民身份的彻底转变。农民不得不处于这种在城市和农村之间不断流动的状态,导致了现在被广为探讨的“民工潮”和“民工荒”现象。 按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农村剩余劳动力存在的根源在于农村的生产方式无法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现代的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要求农业生产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这样,大量的相对过剩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被剥离下来进入城市。从西方发展经济学观点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归根到底是受比较经济利益的驱动,是市场促使人们往比较经济利益高的地方转移。无论是政治经济学观点还是西方发展经济学的观点,都揭示了同一个共同规律: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特别是向城市转移,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和基本规律。 比较各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我们发现,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各国依靠城市工业所产生的巨大吸引力,拉动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另一方面,国家采取了种种措施、政策以刺激加快农民进入城市的步伐,比如英国就是通过圈地运动强行剥离农民与土地之间所有的关系,将农民直接转化为市民;而日本政府则依据劳动力转移不同阶段,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刺激劳动力的转移。然而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采取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过去推行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工业部门的国有化和农业的人民公社化造成农业的衰退和农村商品经济的萎缩,工业和农业的自然联结被人为割裂,城乡差别被进一步扩大。如今随着制约农村人口非农化的闸门慢慢开启,多年来蓄积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井喷似的涌向城市,形成了一种非常规的转移道路和方式:一方面城市化进程的相对缓慢,大量制度性、非制度性歧视政策的存在,造成现有城市容纳农村劳动力的容积不足,农村劳动力在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遭到种种限制;另一方面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较低的比较利益又迫使农村劳动力不得不寻求生存和发展的道路。一方面吸力不足,一方面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寻求出路,从而造成了我国特有的挤压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也造就了具有多元性的“农民工”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 即使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都是大量存在的。在中国,由于传统体制的影响,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情况更加严重。在对现有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进行综述、分析基础上,本文认为传统发展经济学所面对的城乡之间的劳动力市场二元化,在中国转变为双重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不仅包括了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还包括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分割。 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造成的障碍有:首先,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极大地提高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本。现有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每一种渠道都意味着只有那些较为富裕的农村居民有着更大的可能性成为城镇居民;其次,由于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存在,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受到歧视,就业环境恶劣、极不稳定;第三,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还会导致农村人口的增长过剩。由于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完成永久性的迁移进城市,而只能将迁移目标指向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业劳动收入的增加使其再生产成本减少,导致农户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而倾向于多生孩子; 在城市内部,大型垄断国有企业、政府部门、大型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共同组成了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内部劳动力市场,虽然些企业资源配置方式有所差别,但是在企业范围内他们都以自己特定的规则和习惯来调节劳动力供求的资源配置机制;并且对于任何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他们都设置了很高的“门坎”:或者是对学历有着较高的要求,或者是需要依靠求职者的“社会资本”。相对的,那些工作不稳定、工作环境差、待遇低的小企业、小公司组成了外部劳动力市场。 城市的内外部劳动力市场分割主要通过影响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投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首先,农村转移劳动力本身素质不高,使他们被内部劳动力市场排除在外。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空间狭小,无法在城市获得稳定和收入较高的工作,无力承担家庭向城市移民、生存、发展的高额成本;其次,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存在,使在外部劳动力市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失去了积累经验和提高技能的机会,长期徘徊在低级劳动力市场,强化了农民的弱势地位,造成社会秩序的不稳定;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外部劳动力市场就业的农民,只能在外部劳动力市场提供的较低的工资率基础上对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进行预期,因而对其人力资本投资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农民本身在城市就业受到种种歧视并且没有机会进入内部劳动力市场,影响了他对下一代的教育投资行为;(2)外部劳动力市场的低收入制约了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的积累。农村在教育投资上严重不足、人力资本投资绝对数的不足,导致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积累的不足,进一步降低新转移进入城市的劳动力获得高收入职业的机会,形成恶性循环,加剧劳动力市场的分割。 本文试图说明这样一个观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入城市这个过程是必然发生且不可逆转的。由于我国现在就业的总量失衡,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入城市面对失业也是无法避免的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这一现象会慢慢得到缓解。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从多方面阻碍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除了制度所造成的转移障碍,我们不能忽视农民本身素质不高是导致其转移困难重要原因,而城市中的内外部劳动力市场分割会通过影响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进一步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深化劳动力市场分割,要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一定要重视农民人力资本的积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