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财政政策制度选择
【6h】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财政政策制度选择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西南财经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

前言

第一章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中的政府干预

第二章改革开放后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基本分析

第三章区域差距扩大的财政因素分析

第四章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制度选择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发达国家的区域经济政策是为纠正“市场失灵”而提出来的,带有“补偿”性特点,一般通过各种财政政策可以缓解,目前区域经济的研究已从单纯的区位研究逐步转向区域经济研究,从微观逐步转向宏观。 我国是在改革开发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现了一系列的区域经济性经济问题,如不同地区发展路径问题、缩小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差距问题、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等等,然后才有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提出。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区域经济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目前的研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理论和实践常倒置。许多区域经济学研究重点都放在区域政策研究上,然而在研究过程中,不是先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并把结论分解为可供操作的基本单元,然后提出政策性建议,而是常常在进行分析之前已经有了政策性建议,因此这种政策性建议常常是空洞的、缺乏操作意义。 本文是在对改革开放后区域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财政体制、财政政策与区域差距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财政制度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它是政府调控与干预经济运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首先,分析了区域发展战略对区域差距的影响。改革开放后中央政府为了促进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及适应各发展阶段的具体社会经济形势,其区域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以经济效率为重心的发展阶段(1978~1990年),注重效率兼顾公平的发展阶段(1990~1999年),以注重公平为重心的发展阶段(1999年以来)。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转移,经过20多年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整体经济实力有了明显的增强,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国家对东部沿海地区实行的“梯度推进”的非均衡发展战略,这使东部沿海地区获得了其他地区转移过来的“超前利益”,这种“超前利益”大大推动了东部沿海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域,在东部沿海又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唐三个经济区,这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带动作用,带动了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使中西部地区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也应该清楚地看到,东部和中西部的经济发展差距在不断扩大。东中西部地区的差距并没有缩小,反而仍然在逐步拉大,这使解决东西部的差距已经成为中央政府制定区域政策的立足点,也即区域政策的重心放在了区域之间的公平问题上。 其次,我国包干制、分税制财政体制,也对区域差距的形成产生了较为直接的影响。然后分析了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财政支出结构与区域差距形成的关系。 在借鉴外国运用财政政策工具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的基础上,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财政政策的选择。首先,应调整税收政策,改革税收制度,消除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消极影响,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在税收政策方面,由于我国已加入WTO,某些区域性、行业性的税收优惠政策与WTO的基本规则相抵触,因此,应加以清理;税收制度方面,应调整原有税种、适时开征新税种,为转移支付制度提供财力基础;充分重视税收征管与税收制度的衔接,为税收制度的优化提供有力保证。其次,实行严格、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有效的发挥转移支付在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中的作用:应严格确立地方政府的硬预算限制与政府财政转移的限制;区分转移支付制度的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进行转移支付制度的模式、内容的调整、改进,提高其对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效应。再次,适度加大政府直接投资力度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发展极;最后,应优化中西部地区财政收支结构,增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同时,强调在区域经济调整中应强化财政管理的重要性,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财政政策要统一,实际操作要规范。 本论文的主要创见在于: 首先,作者是在不同时期区域发展战略变化的背景下进行的分析讨论,而不是脱离宏观政策背景进行纯理论的探讨。 其次,在解决区域差距问题的思路上,是在对财政体制、财政政策与区域差距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财政政策制度与区域差距的形成密切相关。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行财政政策制度提出一些可进一步完善的建议。而不是盲目的照搬国际经验,脱离中国现状,提出一些不可操作的政策性建议。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只要我们立足区域经济实际,并不断完善科学的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政策,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指日可待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