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融资困境破解研究
【6h】

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融资困境破解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西南财经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

导论

第1章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现状概述

第2章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的国际(或地区)比较与借鉴

第3章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融资困境破解对策

第4章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的融资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市场的开放使得竞争日趋激烈,而同时资源的消耗所引致的资源短缺问题也日趋严重。此外,近年来各贸易国纷纷对中国的出口产品设置贸易壁垒,贸易摩擦不断。在这种情况之下,企业积极地“走出去”,跨越东道国设置的贸易壁垒,以投资带动出口,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有条件的中小企业之所以要积极“走出去”,除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还基于自身的优势。但是,“走出去”需要大量的资金作后盾,而中小企业本身又存在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目前,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比较多,但是大部分研究都是基于中小企业的国内发展,而未在“走出去”背景下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有系统的研究。作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融资困境的破解提供理论依据与对策建议。作者认为解决中小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融资难问题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多角度全方位的考虑,才能有效解决。 全文整体结构由导论和正文构成。导论主要是对本文所要研究问题的相关背景和意义作概括性阐述,同时对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简单介绍了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演进过程。本文所研究的中小企业“走出去”,主要是指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正文共分四章: 第1章是对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现状进行概述。中小企业之所以成为“走出去”战略的主体,主要是基于其自身以下几方面的优势,包括体制优势、特殊的技术优势、灵活的组织管理优势、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以及中小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和开拓精神。但是,中小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也是障碍重重。其中最主要的障碍就在于融资困难,分析其原因,用信息经济学来解释,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信贷配给。从实际操作层面来分析,中小企业“走出去”融资困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政府扶持的力度不够,其次是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渠道不畅,再次是直接融资体系的不完善,最后是中小企业海外融资能力的低下。 第2章是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的国际(或地区)比较与借鉴。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世界性问题,各国(或地区)政府都比较重视综合运用各种经济金融手段,通过建立与发展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来改善其融资环境,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作者选取了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省作为借鉴对象,这三者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经济模式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方式。总的来说,这三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为了支持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都采取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尤其表现在金融政策的支持上:第一,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立法保障。为了支持中企业发展,许多国家(或地区)先后通过金融立法,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融资支持;第二,由政府投资或帮助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政策性金融机构,逐步形成完整的政策金融体系;第三,由政府建立了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管理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指导、帮助,反映中小企业的要求,并维护其利益;第四,由政府建立信用担保机构并实行信用担保政策;第五,建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投资基金;第六,积极发展新兴中小企业股票市场,开拓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第七,一般都制定了专门针对企业“走出去”的政府资金扶持措施。 第3章是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融资困境破解对策,这一章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内容。在这一章,作者构建了一个中小企业“走出去”菱形融资体系,这一体系由中小企业自身积累、母国资金来源、在东道国的融资和国际资金来源四个部分所构成。 为了破解中小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融资困境,首先中小企业要强化自身的内部积累,中小企业在准备去海外闯出一番天地之前,应该考虑一下自身的内部积累是否足够的问题,不能单纯寄希望于外部融资而盲目地“走出去”。 其次,就是母国融资途径的完善,即使是走出国门求发展,母国资金仍然是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来源。母国融资途径的完善,主要依靠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中小企业自身要做出努力,提升素质,达到银行和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作者认为,中小企业需要加强公司治理建设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加强信息披露,与银行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第二,国内金融业在业务领域和业务范围上要有所拓展和创新,跟上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走出去”的中小企业,国内需要建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以及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同时需要拓宽融资租赁业和典当行的融资功能,创新信贷融资方式。第三,政府需要加强扶持与规范,为“走出去”的中小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国内融资环境。作者认为,政府的努力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规范民间金融,增强信贷人权利保护,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以及制定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政府资金扶持措施。 再次,“走出去”的中小企业可以在东道国融资。国内金融企业(目前主要是四大国有商银行)“走出去”,在东道国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是中小企业在东道国的重要融资途径。取得东道国的资金支持是中小企业破解“走出去”过程中的融资困境的有效途径。为了更好地利用东道国的资金,一定要全面了解东道国的融资环境、积极争取东道国政府的政策扶持和依靠东道国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此外,与东道国企业的合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资金紧张问题,达到融资的目的,但在合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合资对象的选择。 最后,中小企业也可以寻求国际资金来弥补自身的资金缺口。对于中国中小企业来说,最常见的也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的两种获取国际资金的方式就是国际金融机构融资和海外上市融资。目前已经有很多国际金融机构对中国中小企业开展了融资服务。中小企业要在海外上市融资也是有资质要求的,除了企业自身素质和中介机构的资质条件,市场以及交易所的选择也会对融资成败产生影响。 第4章是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融资的相关问题。中小企业可以通过集群式“走出去”的方式来缓解“走出去”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问题,而且以集群式发展的中小企业更容易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和东道国的政策优惠。一般通过以下三种方式组建产业集群:产业链集群、优势互补集群和地域集群。不同类型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所选择的融资方式会有很大的差异。 作者认为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 首先是选题方面,我国目前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融资问题的研究较少,作者选择该题目主要期望通过对相关问题的系统研究为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融资困境破解提供一点思路。 其次,研究角度具有新颖性。与目前国内大多数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不同的是,作者主要是在“走出去”背景之下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出发点和角度都有了较大的变化。 最后,研究体系上有所创新。在本文中作者在分析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的基础上,着眼于全局,创建了一个由中小企业自身积累、母国资金来源、在东道国的融资和国际资金来源四个部分所构成的中小企业“走出去”菱形融资体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