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物流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创新途径
【6h】

物流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创新途径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导言

1.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与对策分析

1.1厦门中小企业融资调查

1.2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分析

1.2.1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内在约束

1.2.2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外在约束

1.3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分析

1.3.1对策的提出

1.3.2对策的评述

1.3.3对策的关键

1.3.4物流金融与其他信贷方式比较的优势和可行性

2.物流金融的理论研究

2.1物流金融的概念

2.2物流金融产生的背景

2.2.1企业集中主业、提高效率的必然要求

2.2.2银行开发新利润空间的必然需要

2.2.3第三方物流提高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2.2.4供应链整合、实现“共赢”的必然要求

2.3物流金融的起源及发展

2.3.1发达国家的物流金融业务

2.3.2发展中国家的物流金融业务

2.3.3我国的物流金融业务

2.4物流金融的运作模式

2.4.1中介模式

2.4.2担保模式

2.4.3自营模式

2.4.4操作方案的介绍

2.5物流金融的风险分析

2.6化解风险的对策分析

2.7物流金融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8结论

3.物流金融的实例分析

3.1 UPS的成功案例

3.2中国诚通案例

3.2.1中国诚通发展物流金融业务的基本情况

3.2.2中国诚通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探索

3.2.3中国诚通物流金融业务发展趋势

3.3交通银行厦门分行案例

3.3.1案例背景介绍

3.3.2业务流程介绍

3.3.3案例的创新及启发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2000万家,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5%,产值占60%、税收占43%,中小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和供应链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小企业融资是否得到满足?应该如何满足?中小企业融资受到哪些约束?所有这些,常常困扰着地方政府、金融部门以及相关中介机构。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应该作为我国金融业界研究人员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由人行组织进行的一次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专项调查入手,结合相关金融理论,分析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内在约束和外在约束,认为:中小企业的内在缺陷是导致其融资难的根本原因,而金融环境等外在约束则加大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这些因素都导致了银企之间难以进行良性互动。 虽然央行不断出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且银监会也颁布相关意见(《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2005年7月颁布)指导银行与中小企业间的信贷合作,但在具体操作中商业银行仍然是“想贷不敢贷”,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较高。中小企业信用级别低,可抵押固定资产普遍较少,也难以提供足够的担保,在经营活动中商业票据使用较少,要获得银行提供的融资服务在目前状况下仍然很困难。 融资难题不仅困扰着中小企业,也同样困扰着金融研究者。国内外理论界提出过种种对策,政府和社会也采取过多项措施:如设立中小民营银行与中小企业对接;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担保;设立中小企业板为中小企业提供资本市场融资;引入风险投资为高科技、成长型的中小企业提供发展资金等等。上述对策与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也能为部分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需求,但都存在一些缺陷。 笔者在对上述对策一一做出评述后,提出:制约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根本瓶颈就在于“抵押难”——有了足额的抵押,既可以降低信息成本,物流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创新途径又可以有足够的风险保障。中小企业所缺乏的正是银行乐意接受的不动产抵押物。其实,中小企业在运行过程中还是有相当规模的动产(原材料、产成品)滞留在存储环节(特别是一些生产或销售上具有较大季节性的企业尤其如此),但由于我国银行业的分业经营制度不允许银行经营仓储业务,加上银行缺乏专业的产品价值评估、仓储管理、商品拍卖等专业知识,使银行将企业动产质押贷款业务拒之于千里之外。如果能找到一种有效的机制,将不受银行欢迎的动产转化为能被银行乐意接受的动产质押物,并据此提供中小企业贷款,这无异于给中小企业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第三方物流业与金融业相结合推出的物流金融业务,正是这样一种有效的机制。与其他融资渠道相比,物流金融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对于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它能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尤其是满足在生产或销售上季节性较强的企业的短期融资需求。物流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由于有动产质押物作抵押来融资,因此处于更主动的地位。相信在此种有特色的融资渠道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能得到较大程度的缓解和改善。从根本上说,物流金融是商业银行贷款产品的创新,它不仅适应中小企业不同行业生产经营特点,而且顺应经济发展革新的要求。 那么,何谓物流金融呢? 从广义上讲,所谓物流金融是指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流动商品仓储为基础,涵盖中小企业信用整合与再造、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与传统商业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物流金融融资运作的基本原理是:生产经营企业先以其采购的原材料或产成品作为质押物或反担保品存入第三方物流企业开设的物流仓库,并据此获得协作银行的贷款,然后在其后续生产经营过程中或质押产品销售过程中分阶段还款。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质押物品的保管、价值评估、去向监管,信用担保等服务,从而架起银企间资金融通的桥梁。 这种新型金融服务原本属于金融衍生工具的一种,之所以称为物流金融业务,而不是传统的抵押贷款或者质押融资,是因为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改变了传统金融贷款过程中银行-申请贷款企业双方面的责权关系,也完全不同于担保贷款中担保方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三方关系。它越来越倚重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目前主要表现为物流企业的配套管理和服务,形成了银行-物流企业-贷款企业的三方密切合作关系。 对物流金融业务的探索和实践先于物流金融理论的思考和概念的形成,并在创造日益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过程中促进着物流金融理论的成熟和进步。金融和物流的结合在国内尚属新鲜事务,但在国外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400年,当时的美索布达米亚地区就出现了谷物仓单。物流金融业务在美国金融经济中早已发展成熟(大多采用“自营模式”),不管是世界最大的船运公司马士基,还是世界最大的快递物流公司UPS,其第一位的利润来源都已经是物流金融服务。 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形式多种多样,然而根据物流企业参与程度的不同,归结起来只有三种基本模式:中介模式、担保模式、自营模式。本文对三种模式的运作流程和特点作了简要说明,之后又选取了目前国内应用较广泛的二个基本操作方案加以介绍,试图能给企业的实践活动提供参考依据。金融机构开展物流金融服务可以结合自身的条件进一步创新,选择适合本企业和服务企业的金融业务模式。 在国内,物流金融作为一种创新产品,在金融界还没有大范围推广,学术界也尚未形成理论框架。本文也仅仅是对物流金融的理论研究和运作模式进行初步探讨。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物流金融业务也同样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有效地分析和控制这些风险是物流金融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因此,化解物流金融潜在的金融风险,应该从多方面入手,涵盖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包括:建立物流金融的风险控制体系;完善物流企业的征信管理,严格资质审查制度;提高物流金融服务的效率等措施。 对于物流金融业务的探讨,本文主要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文章的最后提供了国内外著名公司的典型案例和笔者实习期间接触到的一个真实案例,对理论部分加以论证和补充。 对物流金融的研究并非本文的创新之处,本文只是选取了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独特视角来分析物流金融业务在目前经济环境中所起的积极作用。虽然我国尚处于物流金融业务发展的初期,且开展业务的范围还相当有限,但并不会因此影响国内金融业者革新的步伐。相信,随着物流金融实践的不断积累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物流金融服务将在国内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和美好的前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