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转换的探讨——基于新兴市场国家(地区)的经验分析
【6h】

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转换的探讨——基于新兴市场国家(地区)的经验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1.汇率制度转换的理论基础

1.1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基础

1.2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的最新发展

1.2.1害怕浮动论

1.2.2退出战略

1.2.3中间汇率制度消失论

1.3汇率制度转换理论

1.3.1汇率制度转换理论的产生及其理论体系

1.3.2汇率制度转换的动因理论

1.3.3汇率制度转换的路径理论

1.3.4汇率制度转换的时机理论

1.3.5汇率制度转换的影响理论

1.4关于汇率制度转换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

1.4.1国外关于汇率制度转换实证研究的综述

1.4.2国内关于汇率制度转换实证研究的综述

2.新兴市场国家(地区)汇率制度转换的分析

2.1新兴市场国家汇率制度分析

2.1.1新兴市场国家的定义及其经济特点

2.1.2新兴市场国家汇率制度安排的困境

2.2新兴市场国家(地区)汇率制度转换的案例分析

2.2.1中国台湾

2.2.2波兰

2.2.3智利

2.2.4泰国

2.2.5小结

2.3新兴市场国家(地区)汇率制度转换成功的共性特征

2.3.1新兴市场国家(地区)成功的汇率制度转换的路径选择

2.3.2新兴市场国家(地区)成功的汇率制度转换时机应具备的条件

3.对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转换时机的分析

3.1经济基本面的情况分析

3.2汇率制度转换时的人民币实际汇率

3.2.1数据的选取

3.2.2模型介绍

3.2.3实证分析及结论

3.3高额外汇储备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转换的意义

3.3.1我国外汇储备概况

3.3.2保持高额外汇储备的意义

3.4控制短期资本流入,保障汇率制度平稳转换

4.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转向完全浮动汇率制度的条件分析

4.1人民币汇率制度转向完全浮动汇率制度面临的问题

4.2人民币汇率制度转向完全浮动汇率制度的条件分析

4.2.1经济基本面趋强是人民币走向完全浮动的动因

4.2.2汇率相对平稳是人民币走向完全浮动的时机

4.2.3合理的外汇储备规模是人民币汇率完全浮动的保障

4.2.4逐步放开对资本流动的管制是人民币汇率完全浮动的补充

5.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当“人民币升值”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时,2005年7月21日中国政府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改革,这次改革的内容不仅包括人民币升值2%,而且推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新的汇率制度已经在我国实行了近两年的时间,有必要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转换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汇率制度转换理论是研究一国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时汇率制度如何实现调整过程的理论。汇率制度转换理论的内容体系包括:动因理论、路径理论、时机理论和影响理论。该理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因研究对象、分析角度的不同,会产生千差万别的问题。本文将研究的对象定位于新兴市场国家(地区),分析的角度是新兴市场国家(地区)汇率制度转换的路径和时机选择问题。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分析现有的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并介绍了汇率制度转换理论的产生和框架体系;其次,结合汇率制度转换理论,重点研究新兴市场国家(地区)汇率制度安排和演进的特点,并通过典型案例,总结出新兴市场国家(地区)汇率制度转换成功的两个共同点:汇率制度转换路径的共同特征和汇率制度转换时机的相同条件;最后,运用已经总结出的结论来分析中国汇率制度转换的路径,即从固定走向浮动,并以此转换路径为主线,验证2005年汇率制度转换时机的合理性,进一步探讨人民币汇率制度走向完全浮动汇率制度的条件。 按照上述的研究思路,全文分为五章: 第一章详细介绍了汇率制度转换的理论基础。 首先,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发展到“不可能三角形”理论,从长期以来争论的浮动汇率制度和固定汇率制度的优劣问题演进到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 其次,详细介绍了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的最新发展。害怕浮动论、退出战略和中间汇率制度消失论,对当前许多国家(地区)的汇率制度选择行为进行了解释。 再次,介绍了汇率制度转换理论的产生及其框架体系。该理论最早由马森提出,他认为每一个特定的汇率制度只可能满足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需要,汇率制度的更迭总是频繁地发生于国家(地区)之间。因此,对汇率制度转换理论的研究,既有现实意义,也具有长远价值。汇率制度转换理论的内容包括:动因理论、路径理论、时机理论和影响理论,该理论不仅是个理论体系,更是汇率制度转换的一个过程。 最后是关于汇率制度转换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在汇率制度转换的问题上,国内外学者都做了大量的研究,而且国内学者大多是运用数理模型进行分析。 第二章研究新兴市场国家(地区)汇率制度转换的问题。 首先,定义了新兴市场国家(地区),并分析了新兴市场国家(地区)汇率制度安排的困境: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地区)偏好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害怕浮动;另一方面他们又难于维持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而呈现出两极解的趋势。 其次,详细分析新兴市场国家(地区)汇率制度转换的案例。 最后,分析新兴市场国家(地区)成功的汇率制度转换的共性,得出两个一般性的规律:(1)新兴市场国家(地区)汇率制度转换的路径是从固定汇率制度,走向更富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最终转换为完全浮动汇率制度。(2)在汇率制度转换的时机问题上应当满足这样的几个条件:经济基本面趋强、实际汇率处于升值期、充足的外汇储备和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管制。 第三章通过对我国经济基本面、实际汇率、外汇储备和短期资本流入的分析,验证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转换时机是否合理。 首先,分析我国的基本经济情况。汇率制度转换前,我国经济增长总体水平逐年提高,运行轨迹呈现高位趋稳的态势;外贸顺差持续扩大;物价涨幅较低,这些都为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转换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其次,分析人民币实际汇率的情况。(1)由于中国存在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在计算实际汇率时,不仅要剔除了物价上涨的影响,也需用人均GDP的增长率来消除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影响。(2)运用马尔可夫转换过程,对经过修正的人民币实际汇率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的估计结果是,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汇率在2005年7月20日之后的111天内一直处于升值状态。再次,分析了高额外汇储备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转换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充足的外汇储备是我国顺利完成汇率制度转换的强大后盾。 最后,我国在对短期资本流入的管制问题上一直坚持稳妥的方针,防止出现大规模的游资进入,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平稳转换提供了保障。 结论:由于2005年我国的实际情况满足新兴市场国家(地区)成功的汇率制度转换时机所要求的四个条件,所以可以说2005年汇率制度转换时机的选择是合理的。 第四章运用汇率制度转换时机选择的分析模式,预测人民币汇率制度走向完全浮动的汇率制度会在具备如下条件的情况下发生:汇率制度转换的内在动因——经济基本面趋强;汇率相对平稳是人民币汇率走向完全浮动的时机;适度的外汇储备和对资本流动管制的放宽是人民币走向完全浮动的必要条件。 第五章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本文以汇率制度转换路径为主线,对汇率制度转换时机进行详细的分析,得出一种对新兴市场国家(地区)汇率制度转换问题的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与新兴市场国家(地区)成功的汇率制度转换的比较,首先验证了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转换是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并沿着汇率制度转换路径进一步探讨,运用同样的分析方法对人民币汇率走向完全浮动的时机予以分析。从长期来看,汇率制度的选择不是一劳永逸的,没有单一的汇率制度适合于同一时期的所有国家或同一国家的所有时期。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本文对汇率制度转换的分析结论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论文的创新之处: 1、视角较新。从新兴市场国家(地区)汇率制度转换的案例分析出发,侧重研究中国汇率制度转换的路径和时机问题。这一角度有别于国内现有的汇率制度转换的一般性研究,对中国汇率制度转换更具现实意义。 2、通过概括研究与典型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得出了新兴国家(地区)汇率制度转换的两个一般性结论。 3、在汇率制度转换时机的分析中,视角和结论都有所创新。不再局限于现有的本利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运用了条件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汇率制度转换的时机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