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操作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研究——基于商业银行的视角
【6h】

操作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研究——基于商业银行的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导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研究方法及理论基础

1.2.1受托责任观

1.2.2方式理论

1.2.3风险理论

1.3论文结构

2.西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分析及借鉴

2.1西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分析

2.1.1美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模式

2.1.2英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模式

2.1.3德国典型全能银行的内部审计模式

2.2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现状分析

2.2.1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使内部审计缺乏良好的控制环境

2.2.2欠缺独立性

2.2.3审计观念及方法滞后

2.2.4缺乏专业实务标准和审计条例

2.3对西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借鉴

2.3.1完善审计体系,建立相对独立、客观的内部审计机制

2.3.2借鉴国际经验,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2.3.3遵循内部审计标准和程序,注重审计技术和方法

2.3.4广泛使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2.4小结

3.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

3.1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产生的必然性

3.1.1加强风险管理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3.1.2改革传统内部审计模式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3.1.3实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职业生存与发展的保障

3.2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内涵

3.2.1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关注的核心

3.2.2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本质

3.3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对象

3.4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目标及职能

4.操作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构想

4.1操作风险的内涵

4.1.1操作风险的分类

4.1.2操作风险的特性

4.2操作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4.2.1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4.2.2指标的选择

4.2.3操作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4.3操作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运行的基础

4.3.1重视流程整理

4.3.2确立关键风险指标,建立预警机制

4.3.3规范数据收集标准,建立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

4.4操作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作用

5.操作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在商业银行的应用

5.1商业银行应用操作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可行性分析

5.1.1良好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平台

5.1.2较成熟的风险管理经验

5.1.3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在银行运用风险导向审计取得成功经验

5.2操作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在商业银行的具体应用

5.2.1操作风险的识别

5.2.2操作风险的评估

5.2.3审计程序的实施

5.2.4操作风险的控制或缓释

5.3操作风险导向审计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5.3.1培养操作风险意识

5.3.2确定和划分部门职责,分离不相容岗位

5.3.3全面建立风险的信息化控制

5.3.4完善绩效考核及薪酬激励机制

5.3.5建立危机事件处理机制

5.4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21世纪是充满挑战和机会的新世纪,多样化和多变性的环境使企业的经营管理经历着实质性的变革。商业银行作为一个高风险行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无处不在,近些年来发生的银行业操作风险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国际上大的银行机构和金融监管机构开始将风险管理的重点转到操作风险上来,并积极开展对操作风险的研究,包括操作风险的计量、控制和管理框架的建立。针对我国频繁爆发的银行业操作风险事件及其给银行造成的巨大损失,我国商业银行也迫切需要对操作风险进行研究和管理。内部审计是确保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管理控制机制,作为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环节的内部审计也必须随之发展,才能成为企业价值链上一个必要的环节,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企业内外部环境的特点以及经营管理的需求,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自身特点的完美契合,使得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成为现代内部审计所不可替代的发展方向。 本文通过分析西方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模式,学习借鉴先进的风险导向审计观念,以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为切入点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探索操作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在商业银行的应用,期望能对银行的风险防范和内部审计发展有所裨益。文章分为五个部分: 第1章:导论。简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使用的研究方法、论文结构。 第2章:西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分析及借鉴。美国、英国、德国等典型的西方商业银行在各自公司治理结构下,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有效的内部审计运作规则和模式。美联储的外部监管对美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及内部审计都提出了具体明晰的要求,银行内部审计管理体制实行垂直领导保证了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以防范风险为核心,对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较高;英国商业银行有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理论体系,合理的组织结构决定了内部审计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标准、方法、程序都以风险管理为中心,利用内部审计评估系统有效控制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和效果,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德国金融监管体系分工明确、互相协作,银行内部控制最突出的特点是“四只眼原则”,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机构在内的有效的内控机制。而我国银行内部审计还存在许多问题: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使内部审计缺乏良好的控制环境;独立性欠缺;审计观念及审计方法滞后:缺乏专业实务标准和审计条例。西方商业银行的许多先进理念、技术方法都值得我国学习借鉴:完善审计体系,建立相对独立、客观的内部审计机制:借鉴国际经验,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遵循内部审计标准和程序,注重审计技术和方法;广泛使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第3章: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2003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对内部审计标准进行了修订,新的定义以风险为基础,对内部审计的对象、目标、职能等进行了重新定位,推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进一步发展。本章首先分析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产生的必然性:加强风险管理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传统内部审计模式的滞后性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实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职业生存与发展的保障。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目前西方最先进的内部审计阶段,关注的核心是企业的各类风险,遵循“目标——风险——控制”的逻辑顺序,内部审计能够直接针对高风险领域展开工作,从而管理风险、抓住机会以实现各类目标;在风险导向阶段,内部审计的本质发展成为确保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能动的管理控制机制,它用系统化的方法识别、评估风险并帮助改进风险和管理控制来支持组织目标的发展。IIA 所述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三个对象——风险管理、控制以及治理程序实质上表现为广义的公司治理以及现代内部控制,而且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能更好地促进二者之间的整合。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首先确认目标,然后分析对这些目标产生影响的风险以及能够管理这些风险的控制,最后测试实际的控制考虑其能否切实管理这些风险;职能也从监督和评价转变为确证和咨询,这两项职能都是紧密结合内部审计的增值目标发展而来的。 第4章:操作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构想。首先介绍了操作风险的内涵,包括巴塞尔委员会以及我国银监会对操作风险的定义,巴塞尔将操作风险分为7大类:内部欺诈风险、外部欺诈风险、客户或产品与商业行为风险、执行交割和流程管理风险、经营中断和系统错误风险、雇员行为与工作场所管理风险、物理资产破坏风险;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性:内生性、与预期收益弱相关、与其它风险强烈关联、表现形式的独特性、较强的人为性、较大的危害性、管理的复杂性。随后提出了构建操作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指标体系要遵循科学性、相关性、可控性等原则;与操作风险管理相关的指标主要有关键业绩指标(KPI)、关键控制指标(KCI)、关键风险指标(KRI),2007年6月中国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定义了如下关键风险指标:每亿元资产损失率、每万人案件发生率、百万元以上案件发生比率、超过一定期限尚未确认的交易数量、失败交易占总交易数量的比例、员工流动率、客户投诉次数、错误和遗漏的频率以及严重程度等。操作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将风险分为三级:总体操作风险、各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各项关键操作风险;试图通过层次分析法来逐层确定各指标值的权重,确定临界值后设置合理的风险预警级别。在完成操作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体系运行需要的前提:重视流程整理,确立关键风险指标、建立预警机制,规范数据收集标准、建立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等。 第5章:操作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在商业银行的应用。首先是对商业银行应用操作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进行可行性分析,有良好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平台、较成熟的风险管理经验、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在银行运用风险导向审计取得成功经验,说明银行应用该审计模式具备了一定条件。然后按照操作风险的识别、评估、实施审计程序、操作风险的控制或缓释等几方面对其在商业银行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外,还说明了在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主要包括:培养操作风险意识、确定和划分部门职责并分离不相容岗位、全面建立风险的信息化控制、完善绩效考核及薪酬激励机制、建立危机事件处理机制等。 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第一,文章视角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现实性。研究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文章比较多,但是从银行操作风险视角切入研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文章还不多见,新的审计准则体系出台后,对风险导向审计理念更加重视,在此基础上研究操作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现实性,对我国的内部审计实践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二,提出了建立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想,试图通过测度操作风险值,作为制订内部审计计划与审计程序的基础,使审计资源得到合理分配,为具体实施审计程序提供参考,为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供操作风险的专业服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