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政府转型的实证分析——基于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视角
【6h】

政府转型的实证分析——基于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0.导论

0.1选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0.2文献综述

0.2.1从“国家干预型”政府到“公共服务型”政府:西方的理论成果与实践概述

0.2.2从“政治管制型”政府到“公共服务型”政府:国内的理论成果与实践概述

0.2.3小结

0.3研究方法和论文基本框架

0.3.1研究方法

0.3.2论文基本框架

1.公共服务型政府与财政的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

1.1政府转型的终极目标:公共服务型政府

1.1.1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1.1.2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弥补市场缺陷的必然要求

1.1.3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客观需要

1.1.4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2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1.3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定位

1.3.1经济调节职能

1.3.2市场监管职能

1.3.3社会管理职能

1.3.4公共服务职能

1.4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特征

1.4.1有限性

1.4.2法治性

1.4.3透明性

1.4.4高效性

1.5公共服务型政府职能与财政的相互关系

1.5.1政府职能与财政的关系

1.5.2政府职能与财政支出结构

2.政府转型的实证分析——基于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视角

2.1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

2.2财政支出在不同政府职能间的配置

2.2.1国防支出

2.2.2行政管理支出

2.2.3经济建设支出

2.2.4科教文卫支出

2.2.5社会保障支出

2.2.6城市维护建设支出和环境污染治理支出

2.3结论

2.3.1我国政府转型的进展与成就

2.3.2我国政府转型过程中的不足

3.完善财政制度,优化支出结构,促进政府转型

3.1完善财政支出的制度建设

3.1.1财政拨款的制度建设

3.1.2建立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法规制度及配套法律法规制度

3.1.3调整财政补贴制度

3.1.4逐步建立健全与税式支出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

3.1.5加强财政支出监督的制度建设

3.2优化支出结构,降低社会管理成本,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3.2.1控制行政支出总量,优化支出结构,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3.2.2调整经济建设支出结构,提高政府经济性服务水平

3.2.3优化社会科教文卫支出结构,提高政府社会服务能力

3.2.4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构建和谐社会

3.2.5调整城市维护建设支出结构,适度增加环境保护和治理支出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持续了近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引起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在内的全方位的变迁。对于政府而言,如何从自身角度出发,调整管理模式、转变职能以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从而更加有力地实现政府转型,构建和谐社会和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协调的发展,已经成为摆在当前我国政府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亟需解决的课题。 2003年11月,“政府转型”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举行的“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中国转型时期政府改革国际研讨会”上被集中探讨。从此,“政府转型”和“公共服务型”政府进入社会各界关注和研究的视野。本文立足于从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视角,对中国政府转型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并进一步探讨如何推动政府转型。 本文的导言部分包括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政府转型是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主要是指政府的管理理念、职能结构、工作重心、行为方式方法的转变。政府转型不同于一般的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机构改革。实际上在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明确表示把政府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取代政治斗争成为各项工作的中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逐步取代计划经济,我国政府也逐步由“政治管制型”政府向“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变。但是随着国内外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更加完善,我国政府需要进一步转型,即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 本文第二部分是公共服务型政府与财政的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所谓公共服务型政府,就是以“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基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科学界定政府角色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以公共服务为主导、具体的制度安排为保障,为市场、公民和其他社会组织提供有效的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政府。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弥补市场缺陷的必然要求、是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客观需要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公共服务型政府,具有有限性、法治性、透明性、高效性的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服务型政府在履行经济调节职能、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职能结构以公共服务为主导,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均等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众所周知,财政分配以政府为主体,是政府履行其职能的重要的经济基础。也就是说,政府要做什么事情,财政必须给予保障。由于政府类型及职能状况直接影响着财政支出结构,有什么样的政府职能,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财政支出结构。因此,本文立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通过对财政支出公共性的演变过程和建设程度进行考察,以把握我国政府转型的程度和改革的努力方向。 本文第三部分通过历年财政支出数据,对改革开放后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与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动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逐渐下降,对经济发展的直接干预逐渐缩减:提高了科教文卫事业的财政支出,重视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由此可以看出,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公共服务支出超过经济建设支出,体现了我国财政支出不断趋向公共性以及我国政府逐渐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但是,在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的过程中,由于政府对既有权利的眷恋和对新权力的向往,以及对政府约束不到位等原因,出现了政府“越位”、“缺位”现象,财政支出结构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行政管理方面的支出增长过快且内部结构不合理;经济建设支出比重仍然偏高且内部结构失衡;社会性支出不足,公共服务短缺和不均衡等三大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出政府执行社会管理职能的成本过高,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转型还不尽如人意。 本文第四部分针对前面几部分的分析,借助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分析框架,提出了完善财政制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政府转型的对策建议。在完善财政拨款的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法规制度及配套法律法规制度、调整财政补贴制度和逐步建立健全与税式支出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有关财政支出制度的基础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政府转型。主要思路有:一是压缩行政管理支出,降低社会管理成本;二是调整经济建设支出结构,提高政府经济性服务水平;三是优化社会科教文卫支出结构,提高政府社会服务能力;四是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五是调整城市维护建设支出结构,适度增加环境保护和治理支出。本文的新意之处主要体现在:第一,根据各个学科互有交叉的性质,本文采用跨学科的分析方法,即采用财政学、政治学、经济学、行政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进行政府转型的实证分析;第二,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的创新。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政府转型及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政府职能转变的规范分析,而本文立足于从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视角,对中国政府转型进行实证研究,找出我国政府转型存在的问题,说明我国政府转型的程度和改革的努力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财政制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政府转型的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