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率与汇率的关系及其在中国的表现
【6h】

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率与汇率的关系及其在中国的表现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研究目的和意义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

1.3创新之处

1.4不足之处

2文献综述

2.1国外的研究

2.1.1研究内容

2.1.2实证分析

2.2国内的研究

2.2.1研究内容

2.2.2实证分析

3中国利率与汇率的形成机制和传导机制

3.1中国利率体制改革及发展趋势

3.1.1中国的利率形成机制

3.1.2中国的利率传导机制

3.1.3中国利率体制仍存在的问题

3.2中国的汇率体制及发展趋势

3.2.1 1994年到2005年7月中国汇率体制的特点

3.2.2 2005年7月以后中国汇率体制的特点

3.3利率与汇率的传导机制

3.3.1利率变动对汇率的影响

3.3.2汇率变动对利率的影响

4中国利率与汇率关系实证分析

4.1研究利率与汇率关系的主要理论及模型

4.1.1购买力平价理论及模型

4.1.2利率平价理论及模型

4.1.3货币主义理论及模型

4.1.4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4.2中国利率与汇率关系的实证分析

4.2.1数据选取及说明

4.2.2无抵补利率平价的检验

4.2.3无抵补利率平价检验基础上的建模分析

4.2.4实证部分小结

5我国金融市场开放中的利率汇率政策冲突及政策建议

5.1我国金融市场开放中的利率汇率政策冲突

5.1.1顺经济周期的利率政策并不能实现内外币的有机协调

5.1.2相对刚性的汇率制度阻断了利率和汇率内在的传导机制,汇率失调风险加大

5.1.3内外均衡难以实现,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挑战

5.2我国金融市场开放条件中利率与汇率协调的政策建议

5.2.1逐渐放弃顺应经济周期的利率政策

5.2.2分步放开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和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

5.2.3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作用机制,逐步形成与利率市场化相协调的汇率市场机制

5.2.4建立利率缓冲机制

5.2.5建立汇率缓冲机制

5.2.6建立利率汇率共同作用下的缓冲机制

5.2.7大力发展货币市场和远期外汇市场

5.2.8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从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改革倍受世人瞩目,尤其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升值,吸引了大多数人的目光。而我国利率改革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作为一个逐步开放的大的经济体的中国,其作为经济体内部和外部重要指标的利率与汇率的关系正日益被我们所关注。目前,中国虽然已经实现资本账户的部分开放,但资本的流入(出)仍然受到限制;尽管汇率制度不再只是单一钉住美元,但利率仍然受到管制,因此,利率与汇率之间的互动性不强。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和中国加入WTO,中国最终将履行开放金融市场的承诺,并实现汇率自由浮动和利率市场化。一方面,这意味着利率和汇率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在目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另外一方面,也表现为外部的冲击将不可避免的袭击我国。因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稳步推进开放过程,改革和开放金融市场使其深度和广度足以吸收各种冲击,从而抑制金融危机的发生。 第1章阐述了研究目的和选题意义。利率和汇率的变动在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率政策是内部经济平衡的基础,汇率政策是外部平衡的关键。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内外经济平衡的前提。这些都要求一个金融逐步开放的中国更加重视作为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最为重要的指标的利率和汇率的关系,从而为中国经济健康安全地融入到全球经济的过程中作好准备。 第2章为文献综述部分。对国外和国内的研究从研究内容和实证分析上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在国外研究的研究内容方面,论文提及了购买力平价理论(PPP)、利率平价理论(IRP)、局部均衡弹性论、一般均衡吸收论、内外均衡分析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和强调货币因素在汇率决定中起重要作用的货币论;实证分析方面,主要介绍了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和货币主义理论的实证检验。国内的研究内容方面,大量的研究主要是基于购买力平价理论方面来进行分析的,学者们从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对国外的理论进行了修正,使其更为符合中国国情;实证分析方面,赵进文、高辉(2005)通过对市场化利率作协整建模分析认为汇率是影响市场化利率的主要因素之一;熊鹏(2005)认为,长期内,利率对人民币汇率存在较强的影响:短期内,利率对人民币汇率影响较弱;我国利率主要还是通过商品市场间接地对汇率产生作用:还有很多学者从购买力平价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第3章分析了中国利率与汇率关系的形成机制和传导机制。论文分析了利率形成机制、利率传导机制改革,并指出利率体制改革仍然存在的问题;然后,论文分析了汇率体制改革以来,汇率形成机制的变化:接下来,论文对利率和汇率的传导机制的内容和原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第4章阐述了主要的理论及模型并就中国的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在主要的理论及模型部分,论文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货币主义理论及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论文主要从它们的产生及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及主要模型方面进行了阐述。接下来,论文利用中国的数据对利率与汇率的关系进行了建模分析。首先,作者通过对与中国经贸关系最为密切的国家和地区在理性预期的前提下进行无抵补利率平价的检验,得到了短期内无抵补利率平价存在系统偏差的结果。我们认为这样的偏差是由于外汇风险(由资本流动、资产可替代性等原因带来的)及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不同带来的风险补贴;进一步的,根据利率平价检验的结果,我们在实际利差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修正的模型,并用它来进行面板数据的建模和分析。由于模型中截面上的国家个数N远大于时间长度T,我们认为模型存在固定效应,通过计算,我们进一步得出模型存在个体固定效应的结论。同时,我们的建模考虑了汇率改革前后的差异,模型的检验结果告诉我们,汇率改革前后我国都存在外汇的风险补贴,但汇率改革以后这一补贴的数量在增大,它表明汇率改革带来了汇率风险的增大;模型中利率差的系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除日本外基本都拒绝了系数为0的原假设,这表明利率差对汇率变动的影响是存在的,但这种影响在后一时期(即2005年7月汇率改革至2007年3月这一时期)内反到减小了,我们把它解释为由于我国汇率改革尚处于初始阶段,汇率变动较多,而利率(尤其是我们文中主要用到的贷款利率)变动存在滞后,同时,利率与汇率的传导渠道还不畅通,因此,当遇到汇率变动频繁且难以预期的情况时,利率差对汇率变动的解释力降低了。 第5章分析了我国金融市场开放过程中利率与汇率政策的冲突并提出了政策建议。从实证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利率汇率并不存在有效的作用机制。尽管我国在2005年启动人民币汇率改革,但利率一汇率的作用机制的前提并没有改变,通过货币政策调节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具有较低的经济风险和金融风险,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冲突。这主要是由于利率-汇率相互作用机制不顺畅,很难适应金融开放趋势,货币政策的内部调控机制的作用不断弱化,资产市场无法通过利率和汇率的自发调整达到均衡,相对管制的低利率政策和相对刚性的管理浮动汇率政策存在一定冲突,内外均衡的政策效果减弱。我们对利率与汇率政策的冲突从顺经济周期的利率政策并不能实现内外币的有机协调、相对刚性的汇率制度阻断了利率一汇率内在的传导机制,汇率失调风险加大和内外均衡难以实现,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挑战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然后,提出了我国金融市场开放过程中利率与汇率协调的政策建议。它们包括:逐渐放弃顺应经济周期的利率政策、分步放开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和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作用机制,逐步形成与利率市场化相协调的汇率市场机制、建立利率和汇率的缓冲机制、大力发展货币市场和远期外汇市场及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