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利率互换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分析
【6h】

利率互换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导论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国外文献综述

1.2.2国内文献综述

1.3主要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主要研究思路

1.3.2主要研究方法

2.利率互换理论概述

2.1利率互换的涵义、功能和市场结构

2.1.1利率互换的涵义

2.1.2利率互换的功能

2.1.3利率互换的市场结构

2.2利率互换的价格决定

2.2.1利率互换定价理论

2.2.2利率互换价格:市场力量的影响

3.国际利率互换市场发展的历程和启示

3.1利率互换产生的背景

3.2利率互换迅速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3.3国际利率互换市场发展对发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的启示

4.我国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的发展现状分析

4.1我国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的发展现状

4.1.1参与者增多,机构出现多样化

4.1.2交易量迅速上升,交易品种逐渐丰富

4.1.3从交易期限上看

4.1.4人民币利率互换的套利方式

4.2我国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的发展障碍

4.2.1利率互换的合理定价问题

4.2.2投资者范围狭小

4.2.3流动性问题

4.2.4互换的利益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4.2.5互换行情和信息披露存在不足

4.2.6市场基础建设问题

5.我国发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的路径选择

5.1建立合理的基准收益率曲线,确立利率互换的定价基础

5.2继续稳步推进SHIBOR利率体系的建设

5.3培育中介机构,逐步推行做市商制度

5.3.1发挥商业银行在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中的作用。

5.3.2鼓励做市商的发展,增强市场流动性

5.4加强互换交易的信息统计与信息披露

5.5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制度创新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展开▼

摘要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和汇率的波动加大,国际债务危机的发展以及国际储蓄与投资流向的转移给公司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营风险同时也冲击了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为了降低公司的经营成本、规避资产负债风险、确保银行的盈利性和安全性,出现了各种创新金融工具,其中最重要发展最快的是互换交易。互换的基本工具包括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及一系列的特殊互换。利率互换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核心互换工具之一,是国际资本市场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衍生工具之一。自1981年产生后,利率互换以年平均增长率超过30%的速度增长。它之所以能获得如此迅猛的发展主要原因在于其在为银行间债券市场提供新的交易工具的同时,也为利率风险管理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提供了新的渠道,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金融机构的青睐。 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的中国金融市场不够发达,金融机构缺乏风险意识,使得企业只能将所谓的利率风险仍停留在书本上,甚至将其与“不可抗力”混为一谈,因为当时没有金融机构能够提供风险保值业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金融机构竞争的日益激烈和企业风险意识的日趋成熟,企业开始关注其经营中出现的风险。越来越多的外向型企业开始意识到利率波动对其经营活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国内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也开始提供利率互换业务。但由于其计算的复杂性,给利率互换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以2006年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后,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光大银行完成首笔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为标志,我国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创立。试点当年,成交额达340亿元,一批机构通过互换达到了避险目的,几家主要报价机构也经受了考验和锻炼,并初步形成了境内人民币互换利率曲线。目前,浮动端基准利率体系初步形成,期限分布日益广泛,与现货市场的走势相关性有所增强,平盘方式多样化,流动性增加。2007年利率互换交易规模迅速增长,每月成交的名义本金额由2006年的几亿元上升至2007年的100多亿元,2007年下半年以来,利率互换每月的成交量基本上稳定在200~300亿的水平。利率互换的价格发现和对冲风险等功能逐渐显现,势头喜人。在这种情况下,2008年2月18号,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有关事宜的通知》,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正式开展。交易量在2007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可见,经过了两年多的发展,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在当前情况下,加强利率互换这一创新工具的研究,推动人民币市场利率互换业务的开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对利率互换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针对我国利率互换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障碍,提出了发展利率互换业务的路径选择。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导论,提出所要研究问题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并对本文的研究主题进行国内外文献综述,回顾国内外研究利率互换发展的历程,确定主要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部分是利率互换理论概述。一方面介绍了利率互换的涵义、功能和市场结构,从而使读者对利率互换这一金融衍生工具有一基本了解。另一方面详细介绍了利率互换的价格决定,指出利率互换的报价由定价方法决定,同时又受到了市场力量的影响。目前国内的银行机构对人民币利率互换的报价一般是由交易员根据无风险定价模型,依据市场利率计算互换利率,并在此基础上加上信用溢价等形式形成最终报价。也就是所谓的单方违约定价模型。本文分别介绍了无风险定价模型和单方违约定价模型,从而使读者对人民币利率互换的定价有一基本了解。最后介绍了影响报价的市场因素,包括市场对固定利率资金的需求情况、对利率的预期、互换市场的流动性以及互换合约对冲的可能性等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第三部分介绍了国际利率互换市场发展的历程以及对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发展的启示。作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三大金融创新业务之一的利率互换交易,虽然产生历史不长,但由于其在为银行间债券市场提供新的交易工具的同时,也为利率风险管理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提供了新的渠道,因此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年平均增长率超过了30%。本部分介绍了国际利率互换市场的发展现状,并总结了其发展特点。从国外成熟利率互换市场的发展经验出发,指出了我国进一步发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应做好哪些基础性工作。 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部分,是对我国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首先论述了人民币利率互换在我国两年多来的发展变化情况,从参与机构、交易量和交易品种、交易期限和套利方式等方面加以介绍,由此我们既可以看到互换业务在我国的巨大发展,也可以发现利率互换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第二部分论述了我国利率互换业务的发展障碍,分别从人民币利率互换的合理定价问题、流动性问题、投资主体范围狭小、利益保障机制问题、信息披露不全面以及市场基础建设问题等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利率互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最后的对策建议做铺垫。 第五部分是我国发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的路径选择。本部分针对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发展的现存问题,从五个方面提出相应得对策建议,指出要推进利率互换业务合理的发展,要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建立合理的基准收益率曲线,确立利率互换的定价基础;继续稳步推进SHIBOR利率体系的建设;培育中介机构,逐步推行做市商制度;加强互换交易的信息统计与信息披露;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制度创新等 本文的主要贡献: 1.本文针对我国人民币利率互换产品定价采用单方违约定价模型这一事实,对单方违约定价模型以及应用这一模型所需要的无风险定价模型做了详细而清晰的介绍。从而使读者对我国的人民币利率互换产品的定价方法有了清晰的了解。 2.从构成单方违约定价模型的因素出发,论述在我国这些影响因素的发展情况,从而得出需要改变或完善哪些因素才能合理定价。 3.本文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目前采用的三种浮动端的参考利率(7天回购利率、一年定存利率和SHIBOR)做比较研究,从而得出我国应该稳步推进SHIBOR利率体系的建设。 本文属于理论研究的范畴。利率互换在国际上研究和运用的都比较成熟,但对于我国的金融市场来说还是一种新事物。本文的目的是让更多的相关人员了解认识这一金融衍生工具,特别是希望能对利率互换的实际运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然而由于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不多,理论和实践资料有限,加之笔者才疏学浅,其结构、观点、及逻辑演绎难免有不妥之处。因此本文研究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如:利率互换定价的实证分析,我国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套利方法的深入研究,以及如何完善利率互换的法律制度、会计准则等问题。希望随着利率互换市场的发展,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这些问题能够得到更加深入的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