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6h】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0.前言

0.1研究背景及意义

0.2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国外研究

0.2.2国内研究

0.3研究方法

0.4论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1.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一般理论分析

1.1个人理财的概念

1.1.1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

1.2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理论基础

1.2.1货币时间价值

1.2.2投资组合理论

1.2.3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

1.2.4金融创新理论

2.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背景和现状分析

2.1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背景

2.1.1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外部环境

2.1.2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地位和作用

2.2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2.2.1客观环境的制约

2.2.2我国商业银行自身存在的制约因素

3.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主要风险与案例析

3.1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主要风险

3.1.1法律风险

3.1.2市场风险

3.1.3操作风险

3.1.4声誉风险

3.2案例分析

3.2.1浦发银行零收益事件

3.2.2银行QDII给投资者带来了什么?

4.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策略研究分析

4.1重视理财意识和理财市场的培养,加大产品宣传力度

4.2加强客户关系管理,细分市场,确定目标客户

4.2.1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提供理财服务保障

4.2.2细化客户分层

4.3加快银行信息化建设,采用科学的理财手段

4.4与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加强跨行业合作,努力发展交叉性金融业务

4.5培养和选拔专业的理财人员,提高理财人员的素质

4.6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系统,完善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制度

4.6.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增强内控意识

4.6.2.完善风险转移和规避的技术手段

4.6.3.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对市场参与者进行系统风险教育

4.7加快业务创新,打造优质理财品牌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曾几何时,对于挣扎于短缺时代的国人来说,银行只不过是全国人民的保险箱和出纳柜。他们每天都为了为数不多、差别不大的工资收入而工作,因而他们也无法超越现实环境去思考如何让钱为他们工作。在当时,把手头上的余钱存人银行,已经是比压在枕头底下、埋在后院土坑里头高明得多了。同时,我们这个民族历来祟尚“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习惯于省吃俭用来积攒财产。 然而近20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观念、生活水平、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财富积累等方面“压缩”了一般发达国家50年或更长时间才能走过的路。随着GDP的高速增长,国人的财富状况也不断改善。2000年到2006年,中国GDP由99,215亿元增长到21,0871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长9.8%,2007年中国GDP已达246,619亿元,比2006年增长11.4%。即使2008年发生了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国全年的GDP增速预计仍不会低于9%。个人金融资产在全国总金融资产中的比重,由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40%左右上升到2000年的60%多,以储蓄为例,2007年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高达176213亿元。按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2007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实际增长12.2%。个人资产的增加必然产生对资产保值和增值的需要。根据国家经济景气预测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就全国范围而言,约有70%的居民希望自己的金融消费有个好的理财顾问。因此,个人理财业务有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 而与此同时,国内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承受着三方面的压力:一是利差的缩小使传统零售信贷业务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商业银行必须寻找新的收入渠道,在经营策略上致力于加强产品和服务多元化,增加非利息收入或非资本型收入;二是资本市场上各种投资产品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直接形成强有力的冲击,导致存款分流;三是我国加入WTO后,就逐渐向外资银行开放全部金融业务。2007年4月2日,在华外资银行拥有了和中资银行一样的法人地位,可以向中国居民提供人民币存、贷款业务。这意味着他们最终得以进入梦寐以求的巨大的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由于外资银行经营传统信贷业务的机会成本较高、利润较低、风险较大,其必然利用其丰富的零售经验和混业优势,把以优质客户为目标的个人理财业务作为切入点,同我国商业银行展开竞争。基于这三方面的压力,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在现有的业务基础上积极发展个人理财业务,以拓展获利空间,稳定客户和资金。 在以上背景下,本文试图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论述: 第一部分,介绍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一般理论基础。首先论述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概念、理财业务的分类和特征。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将客户关系管理、资金管理和投资组合管理等融合在一起,向客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的一种综合金融产品。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按照管理运作方式不同,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按照客户获取收益方式的不同,理财计划可以分为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和非保证收益理财计划。然后,论述了个人理财业务涉及的经济金融理论,包括货币时间价值、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金融创新理论。 第二部分,介绍了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外在环境和内在动因,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持续稳定发展,居民储蓄存款高速增长,直接推动了家庭资产的快速增加,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大众富裕阶层。富裕阶层的出现,使金融市场中对个人理财服务的需求比起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另外随着人口寿命的快速增加,以及几十年来人口出生率的下降,这都说明中国已经跨人了老龄化社会的“门槛”。单纯依靠社会养老很难解决某些现实问题。有专家学者指出,应“终身准备”,即中青年人也应为自己的明天建立理财意识,为自己老年时代的生活做好必要的规划。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金融业已受到外资金融机构强有力的冲击。目前,各中资银行正在加紧制定各自的个人金融服务战略,并将个人理财业务作为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战略重点。 虽然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很快,但与此同时,依然存在各种问题,本文从客观环境的制约和国内商业银行自身存在的制约两方面来分析。客观环境制约则包括金融制度、法律法规的制约与我国居民理财文化和理财意识的缺失。我国金融分业经营的现状使得银行不能为客户提供个方位的金融服务,银行不能直接经营证券、保险等业务,产品的创新范围和创新深度受到局限,难以满足客户的理财需求。而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居民对个人理财的内涵、业务及业务流程也不太了解。并且中国人普遍有种“财怕外露”的思想,因此我国居民在理财业务上还存在一些误区。而国内商业银行自身存在的制约因素又包括四个方面:计划经济下长期的传统经营方式使得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营销方式等方面“发育不良”,对个人理财业务的认识不足,市场营销观念滞后;缺乏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财人员;理财计划缺乏个性化;业务品种单一,存在同质化,产品研发能力低。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主要包括法律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两个案例分析。一为浦发银行零收益事件。2007年12月底,其发行的“汇理财”2006年第九期F2计划到期,在所挂钩的四只港股表现较好的情况下,该理财产品却出现投资零收益的结果。其实,作为一种投资,银行理财产品出现零收益绝不是近段时间才出现,过去几年中外资银行理财产品均有零收益个案出现。这反映了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在设计上存在的重大缺陷。二为大部分银行系QDⅡ大幅亏损事件。商业银行QDⅡ业务即代客境外理财业务,是指取得代客境外理则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受境内机构和居民个人(境内非居民除外)委托在境外进行规定的金融产品投资的经营活动。由于银行系QDⅡ产品投资对象或者挂钩标的均为境外资产,未全面考虑到市场风险,从2007年11月份开始,次债危机影响不断恶化,全球资本市场受到重创,因此投资者损失惨重。 第四部分,在分析银行理财业务现状、存在问题、面临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几点思路,包括:重视理财意识和理财市场的培养,加大产品宣传方度,即银行人员要强化意识,深刻领会理财的真正含义,把理财理念吃透搞懂,而且要加强对居民理财意识的教育,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和理财意识;加强客户关系管理,细分市场,确定目标客户,即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提供理财服务保障并细化客户分层;加快银行信息化建设,采用科学的理财手段,即建立和完善银行内部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大力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技术支持平台;与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加强跨行业合作,努方发展交义性金融业务,为深化理财业务而努力扩大客户群体、巩固客户基础;培养和选拔专业的理财人员,提高理财人员的素质,即要尽快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个人理财师资格认证、职业道德规范和继续教育体系;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系统,完善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制度,银行既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增强内控意识,完善风险转移和规避的技术手段,同时又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对市场参与者进行系统风险教育;加快业务创新,打造优质理财品牌,品牌效应可以使客户对银行业务的认知程度大大提高,成为吸引消费者注意力和情感偏好的重要手段。 总之,本人在继承和总结前人已经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研究生阶段所学的专业知识,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目的是深入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办法,在前人的基础上尽量能有所新意。但是鉴于本人学识和研究能力有限,文中一定有不足之处,敬请评审专家及答辩专家批评指正。本人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全面、深入的探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