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判的PPP项目VFM定性评价研究——以C市地铁六号线一期为例
【6h】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判的PPP项目VFM定性评价研究——以C市地铁六号线一期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VFM国外研究综述

1.2.2 VFM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

2.概述

2.1 PPP的涵义

2.1.1 PPP的概念

2.1.2 PPP的特征

2.1.3 PPP的核心功能

2.2 VFM相关理论

2.2.1 PPP的VFM概念

2.2.2 VFM的评价方法

2.2.3 VFM定性评价的意义

2.2.4 中国VFM定性评价的现状

2.2.5 中国VFM定性评价存在的问题

2.3 AHP法

2.3.1 AHP法的定义

2.3.2 AHP法的原理

2.4 模糊综合评价法

2.4.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定义

2.4.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原理

3.VFM定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3.1 项目全生命周期理论

3.2 PPP项目风险识别与分担理论

3.3 PPP项目绩效评价理论

3.4 PPP项目融资理论

3.5 PPP项目竞争力理论

4.基于AHP-模糊综合评判的PPP项目VFM定性评价方法

4.1 VFM定性评价的指标体系

4.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1.2 指标体系构建依据

4.1.3 指标量化标准

4.1.4 指标体系

4.2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判的PPP项目VFM定性评价的模型构建

4.2.1 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原理

4.2.2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4.2.3 确定各层指标权重

4.2.4 确定PPP项目VFM定性评价水平

5.实证分析——以C市地铁六号线一期项目为例

5.1 地铁六号线一期工程项目概况

5.1.1 项目建设背景

5.1.2 项目工程概况

5.2 地铁六号线一期项目VFM定性评价

5.2.1 建立VFM定性评价模型

5.2.2 确定各层指标权重

5.2.3 确定VFM定性评价水平

5.3 评估结论

6.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党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我国应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十八大召开以后,党中央为全面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持续扩大了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范围。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亟待加速城市群建设、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与此同时,我国正面临经济的“新常态”,习近平书记在2014年11月举行的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提出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三个主要特点: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作为推动当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经济策略,我国政府需大力简政放权,释放市场活力,改变以往仅用充足财政补贴支持实体经济的投资方式。新型城镇化的全面推进使得我国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迅速发展,但是新常态经济的转型,又使得财政资金的供给极剧减少,需求与供给的不匹配使得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资金缺口越来越大。为了解决此类问题,迫切需要创新投融资机制,寻求引进社会资本弥补巨额资金缺口。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国际公认的、能有效解决项目资金缺口的好方式。1982年英国首次提出PPP模式,并将其定义为基于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的长期合作协议,社会资本代替政府建设、运营或管理公共基础设施并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PPP的本质是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方的合作,减轻财政压力的同时,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提高公共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效率,让人民能更早地享受到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推广应用PPP模式,能够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助于建立现代化制度并推动城镇化以及经济新常态的健康发展。
  我国于1984年引入第一个广义PPP项目—深圳沙角B电厂BOT项目,以此为起点,PPP模式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几轮兴衰:步入21世纪后,PPP项目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资本热情高涨,涉及各领域的PPP项目在政府的支持下相继上马。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出了政府四万亿巨额投资刺激计划,充足的财政资金支持,使得我国PPP项目开始进入冬眠期。2013年,随着财政部、发改委等部委一系列推进PPP模式政策的出台,PPP的热潮再次席卷全国,各级政府在短期之内推出了多达几万亿元的投资项目,社会资本积极响应并大力拥护此模式。但是我国PPP模式在使用初期,也产生了诸如预期收益无法实现、违约等问题。所以,PPP模式不是包治百病的,需要一套系统的项目前期决策体系以及完善的评价方法去判定一个项目是否适宜采用PPP模式。国际上,对PPP项目进行经济评价的核心工作是VFM(Value-For-Money,即物有所值)评价,在我国,此方法也随着PPP项目的兴起而应用于工程实践中。我国财政部于2015年12月出台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物有所值评价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这表明我国政府从政策层面全力推广PPP项目采用VFM评价。作为项目的重要前期工作,如何做好VFM评价,关系到项目采用PPP模式最终的成败。因此,对PPP项目VFM评价展开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PPP项目的VFM评价一般包含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两方面,但由于目前我国的VFM定量评价缺乏完备的PPP项目数据库作为支撑,使得定量分析缺乏准确性,仅能作为前期决策的参考。因此,当前PPP项目VFM评价关键在于定性分析,研究VFM定性评价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VFM评价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国外学者基于其国家发达的PPP经验,对VFM评价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定量分析的方法与影响因素。而国内学者则侧重于对VFM评价的内涵、框架和现状等进行了引进和探讨,但缺少对具体实操层面的研究,尤其是对适用于我国的VFM定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还存在一些空白之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目前我国PPP项目VFM评价中主观性问题较为严重的定性评价框架提供一种具体可行的定性评价方法。在参考国内外大量文献后,总结了VFM的相关概念以及定性与定量的两种评价方法,着重分析了VFM定性评价的意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目前所面临的问题,结合其理论基础,在现有定性评价框架的基础上,融合AHP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各自的优点,构建AHP-模糊综合评价的模型应用于PPP项目VFM定性评价,并阐述了其原理及步骤,以达到完善当前VFM定性评价方法的目的。最后将模型带入C市地铁六号线一期项目的VFM定性评价中进行实证分析,求得其VFM定性水平等级为良,且最后的结果通过有效性验证,由此证明此项目可以进入PPP项目库。可见AHP-模糊综合评价法能够为当前的PPP项目VFM定性评价提供一种可操作的方法,降低定性评价框架的主观性,并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绪论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做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分析国内外VFM及VFM定性分析的研究现状,指出当前我国对VFM定性评价方法研究的缺失。同时概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
  第二章,介绍了相关理论,其中包括PPP、VFM相关理论、AHP法的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定义与原理。这些理论的阐述,为后文构建VFM定性评价体系以及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奠定了基础。
  第三章,参考了大量文献以及财政部的相关政策文件后,分析了VFM定性评价的理论基础,为后文制定VFM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第四章,首先分析了指标体系构建的相关理论,在第三章的基础上细分出VFM定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同时,参照AHP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原理,在分析了两种决策方法的优缺点后,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构建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组合模型。并介绍了用AHP法确定各因素层权重的步骤,以及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PPP项目VFM定性评价水平的方法。
  第五章,结合C市地铁六号线一期项目案例,并以第四章建立起来的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作为其VFM定性评价的方法,验证本文建立的定性评价模型是否可行。通过专家打分法,最后算得本项目VFM定性评价总水平,同时进行有效性验证,并对最后结果进行评估分析。通过比较传统模式和PPP模式的优劣,并结合VFM定性分析结果,证明在一定条件下,PPP模式的效率高于传统模式,因此本文建立的定性评价模型对于C市PPP项目的前期决策能够起到一定作用。
  第六章,总结全文,提出本文的研究核心即建立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完善当前PPP项目的VFM定性评价体系。同时,结合当前我国的国情,提出了对VFM定性评价以及定量评价的展望。
  本文基于AHP和模糊综合评价理论,设计了一种切实可行的PPP项目VFM定性评价方法——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并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作为政府与社会资本方在PPP项目前期决策时的参考,为PPP项目VFM定性评价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